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辛弃疾的鹧鸪天的赏析

辛弃疾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他早年就有大志,性情豪壮,那么你知道这首诗的赏析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辛弃疾的鹧鸪天的赏析

  辛弃疾的鹧鸪天的赏析

  《鹧鸪天》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赏析

  辛弃疾他是南宋著名爱国志士、有词坛猛将金戈铁马辛弃疾之美誉。 辛弃疾他是北宋人,因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其祖父辛赞在宋室南渡时因家庭人口多,难以脱身,只得留于汴京,出仕金朝,历任宿、亳、沂、海等地的县令、知府。辛赞虽任金朝官吏,但忠于宋室。辛弃疾他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抗金军,在耿京幕下任掌书记,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并作有大量爱国诗词

  我们再看本词上半阙是写他在初投南宋时,曾带领了五十余骑,深夜闯五万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叛贼张安国。并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这一壮举不仅极大的鼓舞了全民的抗金斗志,也使他终生难忘。正是“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即是这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下半阙是写这位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的境况,心中的那种感伤、郁闷、悲凉、无奈、尤然于纸上。为了抗金收复中原,老英雄花费了半生心血,整理出上万言的抗金策略,也只能当废纸向东家换点籽种而已。

  这首词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一般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这正是当时天下爱国者共同的悲愤。由此可见南宋朝廷的混庸,佞臣的阴险、对外寇的惧怕、无能,对忠良的陷害!不能不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的人民,不可谓不辛苦啊!

  《鹧鸪天》作品评述

  本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 :“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 。”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 。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 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 ,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 ,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 ”,就只取“离”字义 ,“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 、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 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 ”,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 奸贪凶暴 ”、“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 、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同此悲愤;白居易《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inqiji/15981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