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情真、景真,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
一、 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
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排;
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全词)
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全词)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见”读xiàn,不读jiàn
师:对!为什么读“xiàn”?
生:就是出现的意思。
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个“xià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
(生齐读全词)
[点评:读通读顺,是深入文本的基础。教者没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错的字,链接已知,强化感知。]
三、 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
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第三组呢?
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流。
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
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
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
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
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
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这幅画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下。
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师:好!你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点评:“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对上阕的解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构建了一个相互启发的对话场。学生步入个性化阅读的天地,独特见解灼灼闪光。]
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掌声!“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吗?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多少年来,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
男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辛弃疾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女生齐读!
女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课件]“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丰年。”朝朝出,天天望,一份耕耘终有了一份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兴奋呢?齐读!
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辛弃疾心头漾起的兴奋和惬意!再读!
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一路上,风景如画,天籁如歌,谁读一读词的上阕?
(生读上阕)
师:不错!如果将“惊鹊”“说丰年”读重一点,心情会更愉快。谁再来体会一下?
(生读上阕)
师:真美!咱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读上阕)
[点评:对词的感悟,不在于字面之意,而在于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这里扣住词人的心情,以一连串的反问或感叹的句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读中悟情,悟中抒情,以引领学生读出词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ijiangyueyexinghuangshadaozhong/268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