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正所谓“人生在世,不如一事十之八九”。那如何来排解呢?今天读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内心不免有了一点想法。
柳宗元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他的内心肯定是苦闷的,那如何来排解内心的失意、愤懑呢?《小石潭记》中他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潭水、小丘、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当他看到水尤清冽的小潭时,禁不住“心乐之”。也许那小潭微不足道,也许它平凡的不足以吸引他人的眼球,可是,那“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那“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百许头鱼,都让他暂时忘却了烦忧,尽管只是一霎时,对于身处泥淖中他来说,足以。
中国文人中不乏柳宗元似的人物,他们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有绝世的才华,但是没有无可作为的环境,于是,他们到诗文中找寄托,排解失意。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把23年的不满倾吐而出,吟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积极而乐观。杜牧,生在晚唐,一身的才能却找不到合适的土壤,郁闷啊!但是在《赤壁》中充分的宣泄了自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还有苏轼,被贬密州做司马,又不能与亲人相聚,还是在中秋佳节,苏轼苦闷非常,问天,问月,思归……可是,最后苏轼还是吟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释然了……
今天忙忙碌碌的我们,同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面对不如意时,也该学学古人,寄情山水,从自然中汲取营养。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xiaoshitanji/3256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