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文学体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通篇脉络清晰,说理通透,前后照应的构架凸出论点的力度,从人物的切入,到一个个事件的引渡,一直迂回在主旨的大框架之内,笔法稳健。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一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早晨。江西南安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一舟中,一位清瘦的老先生已走到生命的最后尽头。家人、部下、学生依依不舍围在他的身边。忽而,先生努力睁开眼睛,嘴角微微抖动平静地对众人说:“我回了!”众人皆掩面泣不成声。有位学生哽咽着问先生有什么遗言,先生面露慈祥微笑无憾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

  二

  春日,和煦的春风,暖暖的阳光,院内花园桃红柳绿,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私塾教室内,一位满腹经纶的老师正在为一名十来岁的学子讲授儒家经典。看学生聪颖过人,老师充满期望地谆谆教诲他要勤奋好学,将来参加科举争取夺魁。这位聪慧的学生竟然睁大眼睛,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说:“读书登第。”学子轻轻摇摇头,很有主见地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站在一旁的父亲听了,吃了一惊,笑着问儿子:“汝欲做圣贤耶?”

  这个孩子就是王守仁,他出生于浙江余姚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自幼聪颖过人,其父王华曾是状元郎。因此,这位聪明好学的状元之子在家人和塾师的眼里,自然是大有前程的少年。塾师曾反复以科举夺魁激励他努力为学,而他却自小就立志成为圣贤。

  三

  要成为圣贤,谈何容易,那要付出多少常人难以做得到的努力!

  少年王守仁一面致力于四书五经的学习,一面练习骑马射箭,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他不仅自命不凡富于幻想,还常常做出一般人不敢做的事情。十五岁时,只身出走居庸关,考察边关十数天,欲以武功报效国家。

  十七岁奉父命赴南京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在闲逛中他走进了道教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就虚心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通养生术,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次年由南昌取道回余姚,路过广倍,拜访了当地著名的理学家娄谅,在娄谅的启发下,开始自觉抛弃应付科举考试的词章之学,接受朱熹有关道德修养的“格物论”,从此走上了穷研细读、身体力行理学家道德实践的道路。

  二十一岁时,随父在京师“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为了实践朱熹“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函致理”的格物理论,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子之理,面对官署庭院竹子,格了七天七夜,结果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例。从此,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二十七岁时,再次钻研朱熹的“即物穷理”,希望通过循序精进地读书来体认“天理”,常常捧读“四书”、“五经”至夜分,因用功过度,以致患上了肺病。父亲为了阻止这种行为,命家人夜间不得给他油灯读书,但他依然等父亲安寝之后又燃灯夜读,后因劳累过度肺病发作只好作罢。通过这次体验,他认识到朱熹的修养方法并不能使人通向圣域,因为“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由此,开始对朱学有了彻底怀疑。

  他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同学中有以不中举为耻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然而由于久未能找到“圣学”入门路径,加上寻求志同道合师友又不可得,精神无所寄托,以致疾病缠身,日渐消沉。为此,他辞职归故里,筑阳明洞以居(后人因此称他为阳明先生,亦称王守仁),在洞中静坐,企图借助佛家的修身养性方法直通圣域,结果在极度的精神磨难中发现佛家这种修养方法,非但不能使人有所作为,反而是“断灭种性”的,“夫佛者,夷狄之圣人;圣人者,中国之佛也。在彼夷狄,则可用佛氏之教,以化导愚顽;在我中国,自当用圣人之道,以参赞化育。”从此与佛教断绝关系。

  三十七岁那年,因上疏忤旨,得罪权阉刘瑾,被下诏入狱,杖四十,谪贬到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路上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之后来到贵州龙场。当时的龙场还是未开化的地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蛇虺魍魉,蛊毒瘴疠。在极度艰难困苦的备件下,他并没有气馁,根据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民众爱戴。他还亲自打柴担水,做稀饭给随从们吃。尤其是担心部下心情抑郁,便和大家一起朗诵诗歌,唱唱家乡的曲子解除抑郁。更重要的是面对如此恶劣环境,他却始终在想:“如果是圣人,面对这种情况,会有什么办法呢?”经过昼夜苦思,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心即理”的道理,即“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天地万物均在自我心中,往常所求于物和书本的“格物穷理”方法是“析心与理为二也”。 “析心与理二”,“外心以求理”,所求之理乃一草一木之理,而非圣人所谓“天理”。这一顿悟,使他感到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心情豁然开朗,半生的孜孜寻求,终于找到了通向圣域的康庄大道,他激动地手舞足蹈,大喊大叫,乐不开支,并作诗抒怀:“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意鱼鸟自流形。”

  四

  炎炎夏日,地上像下了火。热的使人透不过气来。

  有个官员在官署审问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这个强盗头目平时杀人越货,无恶不作,面对审讯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随便,就别废话了!”但见审问官员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强盗头目说:“脱外衣还可以松松绑,脱就脱吧。”审问官员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不客气地说:“光着膀子也是经常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审问官员接着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强盗头目马上紧张起来,赶忙说道:“不方便,不方便!”审问官员不紧不慢地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道德良知的。”强盗头目点头称是,便把罪行老老实实做了交待。

  这个审问官员就是王守仁。顿悟之后的他心中焕发出了圣人之学的无限光辉,产生了无限巨大的精神力量,充满了无限的智慧,几乎成了“神”!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王守仁被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他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就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面对他炯炯有神的目光,犀利入理的问责,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王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由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他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八寨,斩杀、俘获七千多盗贼。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盗贼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他不到一年就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王守仁是“神”。

  后来,宁王朱宸濠自立为帝,起兵叛乱。杀江西巡抚孙燧、按察副使许逵,派人捉拿汀赣巡抚王守仁。王守仁潜入渔舟得脱。

  为打击叛军嚣张气焰,王守仁伪造兵部文书,传檄天下兵马勤王。他把家人安置在吉安官舍,四周堆放柴草,以虞不测。叛军压南康、九江,兵发南京。安庆都指挥杨锐,故意辱骂激怒朱宸濠,将其主力牵制于安庆城下。

  王守仁乘机领兵直取匪巢南昌,一鼓而下。朱宸濠急忙回师来救。众将见其来势汹汹,皆意坚守待援。王守仁说:“先人有夺人之气!”命令兵马乘夜急进,迎头而上。他让官军诈败,将朱宸濠诱入十面埋伏,两天两胜。朱宸濠调兵增援,厚赏勇士,于鄱阳湖上连舟以为方阵,拼死一搏。王守仁乃使小船载荻草纵火,恰如赤壁大战。朱宸濠跳入一艘渔船逃命,岂知王守仁神机妙算,渔翁为官军所扮。王守仁一如往常,坐衙中与士友讲学论道,谈笑风生。朱宸濠就擒,入南昌,望见远近街衢行伍整肃,笑道:“此我家事,何劳王大人费心如此!”可谁想到,王守仁这么快平定了叛乱,竟然得罪了当朝皇帝明武帝。

  当时明武帝在一帮幸臣们的怂恿下自封“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率万余官兵南下“亲征”。到达涿州,听说宁王被擒,气得直跺脚,就派江彬到前线刁难。

  “阳明公既擒逆濠,江彬等始至,遂流言诬公(王守仁)。公绝不为意,初谒见,彬辈皆设席于傍,令公坐。公佯为不知,竟坐上席,而转傍席于下。彬辈遽出恶语,公以常行交际事体平气谕之,复有为公解者,乃止。公非争一坐也,恐一受节制,则事机皆将听彼而不可为矣。高见。”(明 冯梦龙《智囊.远犹卷二》)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幸臣们建议将朱宸放回鄱阳湖里,让武帝活捉一次。

  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王守仁与朱宸濠通谋,虑事不成乃起兵;也有人说王守仁拥兵必反。武帝将信将疑:“以何验反?”太监张忠说:“召必不至。”

  王守仁一接到诏书,立即启程。行至芜湖,张忠等害怕言语败露,又伪造诏书拒绝王守仁觐见。不得已,王守仁来到九华山,每日宴坐庵中。武帝派人窥探,乃言:“王守仁学道人也,召之即至,安得反乎?”

  “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率领的大军以剿灭宁王余党为名,滞留江南一年之久,百姓深受其害。王守仁忧心忡忡:“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边烽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

  王守仁福至心灵,重新报捷,把所有功劳全归于圣明的“朱大将军”及其身边的一干幸臣。武帝才洋洋得意,耀武扬威地凯旋。

  经此朱宸濠之变,王守仁益信“良知”二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五

  立德、立功、立言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 王守仁用自己百死千难的执着努力通向圣域,因此,面对死亡自信而乐观地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阳明先生去世后丧过江西境内,沿途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xueticai/182704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