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遐水谣》
温庭筠《遐水谣》表达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同情,并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朝廷和整个腐败了的统治阶级,显示了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遐水谣
作者:唐·温庭筠
天兵九月渡遐水,马踏沙鸣惊雁起。
杀气空高万里情,塞寒如箭伤眸子。
狼烟堡上霜漫漫,枯叶号风天地干。
犀带鼠裘无暖色,清光炯冷黄金鞍。
虏尘如雾昏亭障,陇首年年汉飞将。
麟阁无名期未归,楼中思妇徒相望。
【注释】
①惊.雁:全诗校:“一作雁声。”
②伤:全诗校:“一作双。”
③号:全诗校:“一作飘。”
④犀带:饰有犀角的腰带。鼠裘:貂皮袍子。鼠,貂鼠。
⑤亭障:古代边塞的堡垒。《史记·秦始皇本纪》:“筑亭障以逐戎人。”
⑥汉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日“汉之飞将军”。
⑦麟阁:即麒麟阁,汉武帝时所建。汉宣帝于甘露三年,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图像于阁上。见《汉书·苏建传》。
【赏析】
温飞卿这首诗,是他自创的新乐府辞,大约是从古乐府的汉横吹曲《陇头水》演绎而来的,因为从古乐府《陇头水》中,完全可以找到这首诗的渊源。例如首句“天兵九月渡遐水”,作为“陇头水”来说,写水自然是很多的。最有名的如张正见的“陇头流水急,流急行难渡”。次句“马踏沙鸣雁声起”,连水带沙的亦复不少,可以找到的有陈后主的“漠漠扬沙暗”、“移沙屡拥回”,梁元帝的“沙飞晓城暮”,刘孝威的“陇水带沙流”,以及翁绶的“平沙隔水见牛羊”等。杨师道更全面,他说:“雾中塞雁至,沙上转蓬轻。”第四句“塞寒如箭伤眸子”,有陈后主的“寒多不识春”、“寒声起夜丛”。第五句“狼烟堡上霜漫漫”有卢照邻的“旌悬九月霜”。可见九月渡遐时,这里已是有霜的了。第六句“枯叶飘风天地干”,鲍溶说:“细响风凋草”。第八句:“清光炯冷黄金鞍”,车喿攵说:“雪冻弓弦断,风鼓旗杆折”。第九句“虏尘如雾罩亭障”,陈后主说:“惊风起马嘶,苦雾杂飞尘”。第十句“陇首年年汉将飞”,刘孝威:“勿令如李广,功遂不封侯。”最末一句“楼中思妇徒相望”,陈后主:“万里望佳人”,江总的“遥闻玉关道,望入杳悠悠”,僧皎然的“旅魂声扰乱,无梦到辽阳”。细细寻来,当然还可以找到一些。
温庭筠却放着现成的《陇头水》不用,而偏要别创一曲《遐水谣》。他这样作,是为了承乐府之意绪而别有所指的;故用“遐水”来代替“陇水”。遐,远的意思。借《陇头水》的传统题意吟边塞之苦,而又不是写的甘肃这一带,故用一含糊的方位词“遐”盖过,以便写心中所思的地方。
这首诗共分三段。首四句写战士进戍边塞的情景,着眼在“杀气空高万里情”。“空”,可以作高旷讲,但这里已经是高,不必再以空来形容高;要形容,那也应当是说高飞或高扬,而不宜说空高。空,也可以作虚空讲,以空来形容高,就只能是白白地高了。“杀气空高万里情”是说白白地把杀气搞得万里晴空都是的,以其并非国防之需要,徒然浪费感情而已。所以他和传统的写法完全不一样,原因就是他认为这样的进军是冤枉的,所以说“杀气空高”。“空”字、“情”字皆下得极冷。次四句写战士们驻扎边地的感受,着眼在“清光炯冷黄金鞍”,用将官们的“犀带鼠裘无暖色”的舒适反衬起战士只能依“清光炯冷”的马鞍而憩的非人待遇。末四句写战士们久久不能回去的原因,着眼在“麟阁无名期未归”,指责统治阶级贪图功利而穷兵黩武,以战士妻子的怨望作结。全诗三换韵,平仄相间,音韵激越,俨然是一部边塞驻军思想小史。
诗一开头,点明了时间是九月,皇上派来的兵渡过了这远方的水,向着更远的沙漠进军。长途跋涉,使得人马都疲惫不堪,所以人马都威武不起来,而是杂乱地拖着沉重的步伐。一“踏”字,使整个军容都抹上了疲劳的灰色。可以想见,当此地“旌悬九月霜”的时候,连那旗帜都是凝重而蔫蔫萎顿的。然而千军万马,那气势毕竟是雄壮的,他们迈着沉重的步伐,跋涉在沙漠之中,无论怎么萎顿,那都是一种浩大的声势。人马所踢起的征尘,足可以掩没大军;而人马的杂遝声,当传闻老远,是以使得栖息在沙岸水边的大雁早早地惊飞呼叫起来。远远看去,就是黄尘与雁阵齐飞,苍天与大地一色。把一次进军写得既有气派,复又透出不济来。诗人在这里对这次到万里边地来搞得这战尘杀气弥天的行动提出了责备,表示了他对这一次进军持否定的态度。可见这次行军,不是为了守边,保卫祖国。因为如果这样,温庭筠甚至都会要去参加的。他在《山中与诸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一诗中说:“韬钤岂足为经济,岩壑何尝是隐沦。”这就表白了他之所以处于岩壑,并非是为了作一个隐士,而是皇帝不用。如果要启用他,他甚至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即连扶助文王以匡天下的吕尚都不放在胯下。可见他的雄心是很大的,和这首诗的情绪迥异。因而可以推见这次进军是一次不义的行为。大约正因为不便指出,所以这才采用了古乐府的传统写法,略去了字面的违碍之处,而发泄其胸中不满之情。而战士每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当然开始是有点新奇感的,所以什么都要看一看。然而除了寒风吹得眼睛生疼以外,几乎别无什么可以压下自己那离开热土的思念之情。一“寒”字,既像水墨画般的画出了边塞的荒凉,也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了戍卒的'心理感受,并为以后的怨望张本。而这些又均妙在从戍卒的新奇的眼光中出之。乍到尚如此,则今后会更难打发。一种难耐之情,跃然纸上,为“失约”的怨恨作好铺垫。这一组形象,由于溶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真切细致地表达了客观的典型环境,故而为读者提供了审美条件,从而可以捕捉到他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获得了共同语言的基础。因此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entingjun/3152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