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蕴含着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圣”杜甫年轻时期所具有的壮阔胸襟。
望岳
望着伟大的山岳——东岳泰山
这首诗《望岳》是杜甫早年的作品。我们先来谈谈这“望岳”两个字的意思。所谓“望岳”,就是站在地面上,从下面仰望泰山。在古代的祭祀中,有一种祭祀就叫“望”。这个祭祀也是望大山,古人祭祀山不一定到山上去,在离山很遥远的地方望着山,来举行祭祀仪式,这就叫“望”。当然杜甫用“望岳”这个词的时候,是不是“无一字无来历”,强调的是古代的宗教的特点,倒不必过分追究。总而言之,“望岳”即是望着伟大的山岳——东岳泰山。
东岳泰山,它属于“四岳”,也可以说“五岳”之一,而“四岳”这个词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若大胆地说,应在西周时期就有。而“岳”这个字,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中,山岳是可以通天的,即顺着山可以离天近。而我们说到“望岳”这个“岳”,就指的是东岳泰山,这座山与其他几座山岳相比,越发出名,越发的具有文化色彩。在《孟子》里面有一句话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许多事与孔子一联系,其文化意味就更浓厚了。而杜甫这个人也是以儒家思想为立身宗旨的。所以这就是“望岳”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一些东西。看文章应该先看题目,就像看人应先看眉目一样。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用“岱宗”说泰山,是代表一种尊崇的意思
接着,我们来看这首诗:“岱宗夫如何”,是个问句,“岱宗”就是泰山,此一词出现得比较早,在《尚书·尧典》里面就出现了。“宗”字应该是用来强调泰山的尊贵,亦即是说它是一座文化山,它与宗教有关系。用“岱宗”说泰山,是代表一种尊崇的`意思。
“齐鲁青未了”,从地理上讲,西周分封建国,泰山以北建齐国,即姜太公的国家;泰山以南建鲁国,即周公的国家,当然周公没有亲自去,而是让他儿子去食封。所以泰山既连接着齐鲁,又隔绝着齐鲁。因而这里的“齐鲁青未了”,从字面上讲,指泰山绵延盘踞在齐鲁大地上,齐鲁大地都是苍苍一片。这种解释可以,还有一种解释则是泰山高耸,它的山上所映现出来的绿色,映照在齐鲁大地上,使整个齐鲁大地用不完,故而“齐鲁青未了”,所以“未了”一词表现出一个高大的山川的青色映照在大地上,使都使不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割”这个字并不难,但是放在这儿特别带有力气
“造化钟神秀”,“造化”,就是天地伟力、创生伟力,宇宙间鸿蒙创生一切的伟大力量。且用了一个“钟”字,我们今天还在用钟情、钟意、一见钟情,“钟”表示集中。伟大的造化把所有的神采秀毓,把这些精彩的东西、精灵性的东西全部集中在造这座山上。这里把天地拟人化了,也可以说泰山是造化集中精力的一个作品,而不是一个造化的草稿。
下面,“阴阳割昏晓”,泰山高耸,向阳为阳,背阴为阴,但绝不会说这个山像一面屏风,南面是阳,北面是阴,而是沟壑纵横,时阴时阳,忽明忽暗,变化万千。泰山,作为“造化钟神秀”的一个结果,它代表了天地世界的基本特征,到处是阴阳变化。其后一句,在用词上用了一个“割”字,假如换一个字,阴阳分昏晓、阴阳别昏晓,这都不行,力气太轻。而“割”则不同,首先阴阳是整齐的,且这个阴阳又是有力量的,所以应该说“割”这个字并不难,但是放在这儿特别带有力气,这就是杜甫锤炼字的体现。
而这就是具体写这个山的内容,至于这山的高度,具体的情形,那是散文化的描写,诗只把它的精神写出来了,表现出泰山是天地钟情的造物,又代表着天地的精神。这是客观描写,把山整个的神采、精神,把天地之间伟大事物的基本精气神告诉大家。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最能体现“望”的是“决眦”的“眦”字
接着,既是《望岳》,表明还有一个人的角度,故要落实到“望”——“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阴阳割昏晓的山上,山一旦高,便雾气绰绰,小土丘没有。而山雾气绰绰地被笼罩着,则又增加了很多的神秘,也增加了很多的姿态。所以诗人望着这座山的时候,这种云笼雾绕的姿态使他内心中产生一种波澜。所谓“生层云”,看似是他内心“生层云”,实际上指山上层层叠叠的云激荡着我的心胸,让我的心潮澎湃不已。
“决眦入归鸟”,“归鸟”,小鸟归山,泰山则可以说是万物的归宿,其中包括鸟。而最能体现“望”的是“决眦”的“眦”字,所谓睚眦必报,“眦”就是眼眶、眼角,“决眦”就是瞪大了眼睛看、看山。我们一个人的眼界是有限的,看这座伟大的山不够,得睁大眼睛,所以这个“决眦”就把诗人在下面望山,如同扫描一般不断地望的情态写出来了。但是,仍有他看不到的,即没有在正面看到的,一只飞鸟不经意间划过雾山、消失不见了。所以这两句,尤其是这个“决眦入归鸟”,把这个“望”字传神地写出来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终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诗人的人格
一般而言,我们登泰山总是要到泰山顶上去看日出,直至今天亦是,走十八盘、或者偷点懒坐缆车上山。这就涉及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前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而这里即是最终落到了诗人的情怀上。诗人的情怀,是登上泰山绝顶,俯瞰万事万物。这既是一个登山的绝顶,又是他做人的志向高峰的写照,这实际上就体现杜甫这个人的特点,他的一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因而登泰山就表现了他的大志向,用这种方式表现出来。
所以这个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座伟大的山,但是最终表现了诗人的志向、诗人的人格,表达要超越这座山的志向。这就有点像“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体现一种上升的、升腾的、包容的精神,这就是杜甫年轻时候胸怀的一种写照。
【《望岳》名家讲解】相关文章:
6.望岳
7.《望岳》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yue/19213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