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维和孟浩然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的重要领袖和代表,他们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独树一帜。王维的风格是以诗入画、融入禅意,有宁静之美,而孟浩然则是自然平淡、贴近生活,大有朴实之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两位诗人的诗歌,由此来探讨一下两位诗人在山水田园诗方面的意境差异。
关键词: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意境
引言
山水田园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表现形式,自魏晋时期已经开始流行并固定。发展至盛唐时期,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的状态。此时期出现的一大批诗人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主要代表,他们在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传统的同时,又将其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山水田园诗派,风行一时。然而,虽然两人都是以写山水田园诗为目的,但在意境的表现上则略有不同,以致形成彼此不同的风格。王维和孟浩然在取材上大致是相同的,他们都喜欢描写山、水、泉、石、松、柳等景物,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是他们永不厌倦的歌咏主体。但是,在运用这些素材创造诗歌意境时,两位诗人所用的方法、达到的效果却迥然不同。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来简要说明两者在诗歌意境上面的差异。
(一)归隐的寂寞与入仕的感慨
王维和孟浩然的诗,虽然都意在表现山水田园风光,但是由于两位诗人的经历不同,以致于表现的情怀有所差异。王维早年曾一直身居官场,后因其爱好山水田园的本性,在晚年时终于可以归隐山林,于是经常在诗中将归隐后的情绪融入其中。而孟浩然则一生郁郁不得志,未曾涉猎官场半步,终日过着隐逸的生活,心中颇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因而其诗中夹杂着渴望入仕的情怀。下面通过王维的《山居即事》和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来详细分析两者在意境上的差异。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筚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山居即事》)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临洞庭赠张丞相》)
王维的《山居即事》是他独自隐居山中时的心态写照。全诗以“寂寞”一词开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因“寂寞”的情绪,故而“掩柴扉”出门,以环视山居外景解闷,正切诗题“即事”者,咏眼前景物也。紧接着颔联在落日余晖、松树茂盛的背景之下,鸟鹊还巢,行人开始归宅,很少有人出访,于是柴扉紧掩。这一切都弥漫着诗画气息,表现了黄昏时的一片宁静之美。颈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色彩明丽,光影流转里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这时,渡头的烟起了,于是采菱的人们相继而归了。尾联着重落在“归”字上面,其中暗含着诗人的归隐之意。
通观全诗,诗人的山居所见,都是幽寂之景,但是这些却没有将诗人的归隐之趣消散,他享受着这份寂寞,虽然寂寞但是绝不孤独。在世人看来,无心于世事归隐山林,与松风山月为伴,不仅没有丝毫的孤独之感,反而流露出自得和闲适。
再看看孟浩然的《临洞庭赠张丞相》。全诗首联就直接描写八月中的洞庭湖,此时,水涨湖平。“涵虚”指的是涵泳于虚空,“混太清”,是混合于天空。句意是说水天一色。颔联紧接着描写此时湖上的景色:水气从湖面上蒸发出来,波浪很大,像是要冲击着岳阳城。这一联是孟浩然的名句,十个字表现了洞庭湖的空阔浩瀚,表现了诗人心中豪迈的情怀。颈联表面上写的是“欲济”,实质上是指诗人心中渴望入仕的情怀。虽然想入仕,但是却没有“舟楫”,于是诗人心中又多了些许感慨。尾联集中表现了诗人的这种情怀,最终只能是“徒有羡鱼情”。
总观这两首诗,不难看出两位诗人所编织的意境的差别,因其自身经历与生活环境的原因,必然会使得他们在表现诗的意境时,不经意将个人因素与情感融入其中。因而,这种差异是在所难免的。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wei/3538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