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初唐四杰之一。诗人王勃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诗人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诗人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少年诗人王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1、《少年诗人王勃》学习资料
关于诗人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诗人王勃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岁。据此,诗人王勃应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而诗人王勃《春思赋》载:“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据此推算,则当生于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此为诗人王勃自述,当可信,所以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诗人王勃生于永徽元年(650年),卒于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岁。诗人王勃就是初唐诗坛上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只活了27岁,确实令人痛惜。
诗人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诗人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诗人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荐。刘即表荐于朝,诗人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诗人王勃,才14岁,尚就是一少年。
沛王李贤闻诗人王勃之名,召诗人王勃为沛府修撰,十分爱重诗人王勃。当时诸王经常斗鸡为乐,诗人王勃闹着玩,写了一篇《檄周王鸡》,不料竟因此罹祸,唐高宗认为就是使诸王闹矛盾,将诗人王勃赶出沛王府。其实诗人王勃此次受打击,并非真的因《檄周王鸡》而触怒高宗,而就是因才高被嫉,所以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诗人王勃“临秀不容,寻反初服”。诗人王勃被赶出沛王府后,便去游蜀,与杨炯等放旷诗酒,驰情于文场。《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诗人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初唐四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集团。作为一个集团,诗人王勃们反对六朝以来颓废绮丽的风气,提出一些革新意见,开始把诗文从宫廷引向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边塞,题材扩大了,风格也较清新刚健,对于革除齐梁余风、开创唐诗新气象,起了重要的作用。讲中国文学史,尤其就是唐代文学史,没有不讲到王杨卢骆的。
诗人王勃所遇到的第二次打击,就是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所匿藏的官奴而犯罪。咸亨二年(671年)秋冬或第二年年初,诗人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诗人王勃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诗人王勃知医识药草,便为诗人王勃在虢州谋得一个小小的参军之职。就在诗人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诗人王勃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此事甚为蹊跷,诗人王勃为什么要保护罪犯曹达,既藏匿保护又怎能将其杀死。据新旧《唐书》所载,诗人王勃此次被祸,就是因情才傲物,为同僚所嫉。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诗人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总之诗人王勃两次遭受打击,都与诗人王勃的才华超人有关。
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诗人王勃仕途的终结,也连累了诗人王勃的父亲。王福峙因儿子诗人王勃犯罪,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诗人王勃远行到交趾去看望父亲,途中溺水而死,从而结束了诗人王勃年轻的生命。诗人王勃的死,就是渡水时遇难不幸而死,还就是自杀,无从查考,总归就是怀着一腔愁愤离开人世的。
诗人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诗人王勃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诗人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就是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唐摭言》等书所记,或者有些夸张,但诗人王勃《滕王阁序》,确实为不朽之名篇。诗人王勃于南昌阎都督宴上赋《滕王阁序》的佳话。实乃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动人的故事。《新唐书》本传说诗人王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说;“诗人王勃每为碑颂,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卧,忽起一笔数之,初不窜点,时人谓之腹稿。”据此可知诗人王勃文思敏捷,滕王阁上即兴而赋千古名篇,并非虚传。
诗人王勃作为古代一位极富才华的作家,未及而立之年便逝去,实在就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损失。
诗人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wangbo/35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