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往往是十分简单、明晰的故事,品德高尚的主人公最终以结婚作为其幸福生活的开端,歌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观念。
》》》《格林童话》在线阅读入口
《格林童话》蕴涵着深刻的道德主题,浓缩了十九世纪朴素的善恶观。《格林童话》以儿童视角和叙事口吻讲经验性、实例性的故事,我把它叫做故事体伦理学、幽默体伦理学、魔幻体伦理学。这几乎是伦理学罕有的一次,脱下道袍,在沙滩上与儿童戏水。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儿童快乐地作出伦理选择,不独《格林童话》,一切高明的童话都在做苏鲍姆林期基和陶行知的工作。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粗略地分为三种: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和人的伦理形象。儿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位一体,是兽类、半人半兽、人类的三位一体,而且这三类形象按时间顺序发展变化。当然凡事旨有例外,它们有时也不按时间顾序而是直接以三位一体示人。儿童身上有原始初民的影子,有动物本真的影子。格林兄弟在处理这些形象时,大都写得善恶分明,好坏黑白,一目了然,没有灰色地带,善恶好坏向两极夸张。这显然在照顾儿童的认知能力。《格林童话》的故事让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故事中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冒险,而这些奇妙的经历正是儿童在可以独碰的日常环境中难以实现的。这些内容丰富又饱含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扩展了儿童的思维世界,在轻松愉说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教训,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激发儿童善恶观的形成。
《格林童话》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与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观,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形成正确的善恶观。童话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对话的建构,体现了格林兄弟对儿童的成长和人类自身的关注,《格林童话》遵循了儿童本位,重视JL童的内在需求,关注入的成长,帮助构建儿童正面的伦理观善恶观。其着眼点在于让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教人“扬善避恶”,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对“人”的强调、关注和尊重无疑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物质文化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再发现变得日益迫切,走出伊甸园太久而迷失了自我和天性的人们寻求着精神上的回归。《格林童话》对人和社会都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使人远离尘嚣,回归人最本真的状态。《格林童话》童话的纯真、原型的灵性为儿童创造了一个伦理的伊甸园,具有精神启蒙和文化回归的意义。 结婚母题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特点。有关结婚的童话故事主要注重整个事件的叙述过程,尤其是英雄的冒险过程,开端、发展、结局等,而不注重其中个别人物性格的刻画。母题部分地割裂了和现实的联系,不关注现实生活的逻辑,很多故事讲得并不圆满,呈现出来的甚至只是一个片断,难以理解。因而故事中的结婚母题并非为人们提供现实的婚姻状况,它仅仅被当做故事的结局,是获得幸福达到圆满的标志。结婚母题往往表现出弃恶从善的道德意识。
《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往往是十分简单、明晰的故事,品德高尚的主人公最终以结婚作为其幸福生活的`开端,歌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观念,童话故事重在于教育孩子们要弃恶从善,提高道德伦理观念。在《格林童话》中,许多故事经常用主人公和反面角色的鲜明对比宋体现善恶意识,善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他得到结婚的美好结局是由于他具有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传承了基督教的传统思想一一爱人。如《林中的圣约瑟》中三女儿帮助化成平民的圣约瑟,获得了一大袋金钱而大女儿由于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而被烁蝎和毒蛇咬死。第三是要诚实守信。诚实也是故事中人物的重要美德,这种美好的品德和善良的气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善良的人必然诚实,不欺瞒、不好诈,即使他完全不知道面临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对上帝负责,否则就失去一切。《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要信守承诺,要在午夜12点前离开王子。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多受到迫害或驱赶被迫进入森林,获得栖居之所和安全的依靠,这样的意象体现在《格林童话》半数以上的篇章中,例如《灰姑娘》 《杂毛丫头》等。
守护型的森林形象在《圣母玛利亚的孩子》的故事中如是体现小姑娘由于贫困被圣母玛利亚收养,打开了禁忌之门被圣母驱赶。女孩在森林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她钻进枯叶堆寻求保暖,采摘野萄子和果子充饥。与其相似的还有《杂毛丫头》: “……她终于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因为很疲倦,便夺进一根空树干里,睡着了。”这个树林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带给她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盈,更是精神绝佳的依靠。森林的神秘感源于人类对森林“未知”的探索,这种神秘印象通过童话传承了下来。《格林童话全集》对于神秘意象的表现有《苗芭姑娘》 《森林中的三个小人儿》《勇敢的小裁缝》等。
在《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小裁缝在森林打败了危害不法的巨人,独角兽,野猪,赢得了荣誉与半个江山。相同的奇遇在《六好汉走遍天下》和《斯默里山》等故事的森林中,神奇的人和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无法解释森林的迷雾中闪烁的浮光掠影,也无法解读人类走进森林缘何下落不明,出此当森林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也必然带有了人的情感一一对森林的神秘探索。《格林童话》经过威廉·格林的多次润色,“赋予一般的东西以高尚的含义,给普通以神秘的外表,给已知以位置的价值,给有限以无限的表象”。主人公与魔幻世界得到了融合,次元性趋于统一,平行世界变戊了交叉世界。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我们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格林童话故事大全文字】相关文章:
3.格林童话故事大全
6.格林童话文字
7.格林长篇童话故事
8.格林童话文字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tonghua/1898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