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题西林壁古诗教学设计

题西林壁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题西林壁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简述】

  古诗《题西林壁》是新课标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写了诗人苏轼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在第三、四行诗中解释道:我不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中,视野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2、能力目标: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懂古诗的意思。

  3、情感目标: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方法】

  阅读感悟法,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谁来说说你爬过什么山?爬到山顶了吗?在山顶你看到了什么?在山脚下呢?

  2.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庐山看看。

  出示(课件1:望庐山瀑布

  3.宋代大诗人苏轼游览庐山写下了五首游记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题西林壁》。(板书课题)

  二、欣赏古诗,引导自学

  1.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2.《题西林壁》谁说说什么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诗。(课件)

  欣赏古诗的同时,可以小声的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读古诗。并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理解诗意。

  生自学,师巡回指导。

  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通读全诗,注意正音。

  2.小组合作探究诗句的意思。

  四、理解古诗,感悟诗境

  1.学好了吗?作者看到的庐山什么样?谁能读读相关的诗句。

  (出示诗句前两行)

  横看、侧看是怎样看?(结合观察物体理解横看即从正面看)

  从正面看到的是“山岭”从侧面看到的是“山峰”。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描述的还是不够形象准确。看老师的手势。

  谁来形容一下山岭与山峰有什么不同?那连起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诗第一句,一边用手势来表示: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生:连绵不断(引导学生缓缓张开手臂,又做波浪状,表示山岭起伏);师:从侧面来观赏,庐山的山峰——生:高耸入云(直插云天)(引导学生双手搭成一个尖角,迅速上举)。

  作者还从哪个角度观看了庐山?(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想像一下作者看到的会是什么景象?(学生发挥想像)

  同学们想像的真形象,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接下来同桌小声的把前两行诗的意思说说。谁愿意说一说。

  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前两行。(指名读)

  2.为什么作者看到的庐山景象都不一样呢?(观察地点不同)

  老师也去过庐山,还拍了好几张照片呢,想不想看一看?作者观察地点不同,看到的景象不同,注意看老师观察的什么不同。(观察时间、季节不同)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不一样。

  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诗中是怎样写的?(学生读诗句)

  你从哪个字找到的原因?(“缘”字。)

  谁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说)

  谁能用“因为……所以……”再来说一说。(学生练说,指名。)

  要看清庐山的真面目,的确不容易呀!请同学们再自由读一读整首诗。(指名读)

  读到这里谁来再说说“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应该怎么办?(生思考、回答)

  因为诗人站在庐山之中,视野受到限制,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正像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球上,但我们却不能看到地球的全貌。套用古诗的话说:真是……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3.结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让我们知道,要了解一个事物必须怎样做?

  (客观全面的了解事物。)

  明白了这一道理后,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优缺点全面看。)

  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谁愿意试着这样评价一下自己?

  刚才几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只有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五、熟读成诵,展示默写

  背诵并默写古诗。

  六、概括总结,升华主题

  今天,老师很高兴与大家一齐看庐山、看人生,在旅途中还懂得了一些道理。最后,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站在大庐山之巅,看着眼前这变幻莫测的景象,共同吟诵这首千古名作。

  学生配乐齐诵。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观察的角

  远近/高低/各不同。 实写  度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观察效果

  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理  不同。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tixilinbi/1903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