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问世后即不胫而走,获得人们的高度评价。例如,贺知章在长安见到《蜀道难》后,大为赞赏,赞叹李白的杰出才华,目其为“谪仙人”。唐人选唐诗的早期代表作《河岳英灵集》也收录此诗,并誉之为“屈骚以还,鲜有其体”、“奇之又奇”的佳作。
然而,有关李白创作《蜀道难》的主旨,历代典籍记载不一。自唐以来,主要有四说:一是为担忧杜甫、房琯的危险;二是为规劝安史乱中避祸入蜀的唐玄宗;三是为讽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四是描叙蜀地奇险的风光,别无寓意。据岑仲勉考证,《河岳英灵集》的成书最迟不会晚於天宝十二载。由此推知,李白写作《蜀道难》的时间,也当在这之前。而上述一、二两种说法,实於史事相悖。对於第三种说法,学人们在经过对史料的仔细检索后,一般也都认为证据不足。唯有第四说,才较为符合实际,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疑点”。所以,千余年来,对“李白为何要写《蜀道难》”这个问题,众说纷坛,难定一是。解放后,为了探索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这个悬案,研究者们曾展开过较为深入的讨论。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蜀道难》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作。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李白是以从秦地到蜀地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展开描叙的。开头几句是总写,诗人用非常强烈的咏叹语气,表达了对蜀道艰险的总体验。结尾意在与开头相呼应,劝友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流露了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和真挚感情。诗的主体部分则集中刻画了蜀道的艰险。李白从山的高峻上干云霄,山路的险阻难行、山林环境的危险及山地气氛的愁苦等方面,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竭力渲染了去蜀地沿途的艰险和环境的危恶,希望王炎不要滞留蜀地,早日返回长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udaonan/303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