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诗人也喜欢秋天,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关于秋天的诗句。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词语,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秋天的诗句
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3、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
4、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孤山寺端上》
5、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7、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江上》
8、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宿骆氏亭寄》
9、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1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11、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长信秋词》
12、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
1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
1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
15、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16、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浣溪沙》
1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别诗》
1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词二首》
19、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2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2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2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2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24、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2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26、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27、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
28、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苏幕遮》
29、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30、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西塍废园》
3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3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33、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
3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3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36、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37、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清平乐》
38、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其三》
39、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40、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42、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早寒江上有怀》
43、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望秦川》
44、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满庭芳》
45、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4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屋为秋风》
4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
4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
描写秋天的词语
金秋时节 景色宜人 层林尽染 叠翠流金 天高去淡 大雁南飞 山河壮美 瓜果飘香
秋风红叶 丹桂飘香 天高云淡 金风送爽 五谷丰登 红叶似火 硕果累累 金秋十月
春兰秋菊 春露秋霜 春秋笔法 春秋鼎盛 秋风落叶 冰壶秋月 冰壸秋月 秋月春风
天高气清 桂子飘香 秋风萧萧 秋风萧瑟 秋风瑟瑟 红衰翠减 霜天红叶 霜叶知秋
春花秋实 春花秋月 春华秋实 万岁千秋 万载千秋 望穿秋水 望秋先零 盈盈秋水
秋毫不犯 秋毫见捐 秋毫无犯 微察秋毫 叶落知秋 一日三秋 华星秋月 秋水伊人
秋风扫叶 秋风团扇 秋风纨扇 秋高马肥 秋高气和 有事之秋 月旦春秋 皮里阳秋
拓展阅读:描写秋天的句子
1、爱上秋天,却不能拥有她到永远,总是飘然而至,又每每不辞而别。总是因她的来而欢欣鼓舞,也总是因了她的离去万般寂寥。
2、当清晨第一缕凉爽的风从窗外飘进来,吹在脸上,很凉爽。当第一片树叶从枝头随风飘落,落在满是落叶的地上。仿佛闻到了秋天的味道,听到了秋天的声音。
3、秋天,尽管有几分苍凉与凄楚,但它仍然是另一个季节开始的前奏。秋天,离开了春暖万物复苏时的喧闹,告别了夏日骄阳似火时的浮躁,它那遍野金黄般的童话世界,是多少人梦幻中的天堂。在淡泊平静的秋色中,蕴藏着妩媚成熟的美,包含着温柔多情的秋之韵。
4、秋天,是一个令人多愁善感的季节,灰白的空气,飘渺的空气。仿佛诉说着世间万物。然若换一个角度去感受秋天,这是一个安静的季节,秋风凉爽,带着清清淡淡的芳香,吹拂着你我的面庞。秋雨淅淅沥沥,带着雨露的轻灵,滋润着你我的心田。一种美好也飘然于心。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u/18384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