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注释:
1、祈父:司马。《毛传》:“祈父,司马也。职掌封祈之兵甲。”《郑笺》:“祈,圻,畿同。”《郑笺》:“我乃王之爪牙。”
2、恤(续xù):患。《毛传》:“恤,忧也。”
3、爪士:《通释》:“爪士犹言虎士,《周官》‘虎贲(奔bēn)氏属虎士八百人’,即此。”
4、厎(只zhǐ)止:犹“止居”。《毛传》:“厎,至也。”
5、亶(胆dǎn):确实是。《毛传》:“亶,诚也。” 林义光《诗经通解》:“不聪,谓不闻人民疾苦。”
6、饔(庸yōng):熟食。尸:失。《通释》:“按《白虎通义》曰:尸之言失也,陈也。……尸饔,即谓失饔,谓奉养不能具也。”
译文: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鉴赏:
《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代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毛诗序》说:“《祈父》,刺宣王也。”郑笺补充说:“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朱熹《诗集传》引吕祖谦语说:“越勾践伐吴,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皆遣归;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则古者有亲老而无兄弟,其当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责司马之不聪”,“责司马者,不敢斥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径直说:“禁旅责司马征调失常也。”按古制,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祈父 ——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去前线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从另一角度,我们亦看出当时战事不断,兵员严重短缺,致使民怨不绝。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王师在千亩受挫于姜戎之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jing/454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