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朗诵会主持词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一般饱含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诗歌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歌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朗诵会主持词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朗诵会主持词 篇1
开场白:
甲:金秋送爽,万里山河披锦绣。
乙:丹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
甲: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这里是琴台文产汉赋论坛——琴台路业态提升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的第六场:《爱与表达》诗歌朗诵会现场。我是XXX
乙:我是XXX。合:下午好!
甲:欢迎参加琴台文产汉赋论坛——琴台路业态提升文化活动周的第六个活动:爱与表达诗歌朗诵会。
甲:这次活动的主题词是:老成都、新琴台、国际范!
乙:时值中秋佳节,请在琴台路用诗歌朗诵的方式,来一次“爱与表达”。
甲:中秋节,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它历经久远,几经演变,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乙:中秋的月最美,中秋的月最柔,中秋的月最明。
甲:中秋节是我们
乙:今天,我们聊中秋、颂中秋:把琴台路上古往今来,有关中秋的千古绝唱做文化底蕴,
甲:今天参加琴台文产汉赋论坛系列活动的
乙:XXX、XXX、
合:欢迎您的到来
甲:我们的诗歌朗诵会将以
乙:
甲:如果把魔术的魔字拆开,你看,上面是一个麻痹的麻,
乙:你的意思是说,观众们千万麻痹大意,不然,魔术师就会在我们眼前捣鬼?
甲:是的,让我们瞪大眼睛,欣赏
乙:有请......
甲:下面朗诵的第一
乙:中秋是团员的日子,月亮,在
甲:诗人的笔,能笔下生花,像一个魔法师,让高悬的月亮向人间挥洒温情,让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将静景活写,任一粒泪落在桌上,让月色占领秋光。请欣赏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钟渔的一首《秘密》朗诵:蜀人吟叹诗社:武兴民
乙:凸凹是在灵魂迷宫中飞行的诗人,他的诗,以与浮泛文学对抗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美学关注、诗学立场,他是诗性的、任一首诗在
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蒋雪峰是江油的诗人,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致的诗歌,成为被人仰望的.一道风景线。作者以自己的生命和光华建构心中的庙堂,用不断变化的
乙:古往今来,写月亮的诗很多,下面即将朗诵的一首《中秋月歌》诗人在呈现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很有价值,情景融入无不感人。山鸿擅写落叶,有“落叶诗人”之称,请欣赏他的这首《中秋月歌》朗诵:蜀人吟叹诗社:万诗敏
甲:诗歌是忧伤的美,蓬勃的意象营造出浓厚的古典意味诗歌之境。多情与伤感连在一起。对人,对事物的情感投入生发出诗人的慧心和灵性。记忆永远是诗人的出发点,使他的诗歌呈现了怀旧、婉转、迷茫的韵律,难怪,日复一日,月光都要在此停顿一会儿。请欣赏李永才的诗歌《南湖的月光》朗诵者:蜀人吟叹诗社:万诗敏仝妍
乙:赵剑锋的诗歌充满一种动感,雄性的壮美与诗的婉约同在。那种可以触摸到的文字内功能量很足,读来很过瘾。他笔下的,桂花开在动情的呼唤里,八百里加急把大地压得喘不过气来。桂花与月光被九月举得老高老高,铺天盖地而来
甲:首届鲁奖获得者张新泉老师,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深深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有“平民诗人”之称。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态度豁达,字里行间有一种对普通大众和底层生活的巨大敬意,智慧洞见,火花频现。他的诗歌光芒有目共睹。是当之无愧的优秀诗人。请欣赏张新泉老师的作品:《为亲切塑像》朗诵:蜀人吟叹诗社:王厚蓉
乙:诗人印子君的作品,有不少抒写乡思的诗歌,由于长年漂在异地,对乡土、乡村的眷恋使他禁不住一次次回望,而讨生计则需要他在了无尽头的路途上前奔,于是,他的诗行便成了身的分离与心的回归的一个平衡点,所有的情感和无奈都凝结其中了。一首《月光》逶迤出渺远的回声。朗诵:蜀人吟叹诗社:文佳薇
甲:赵晓梦的诗,如同他本人一样,真实、亲近。值得阅读。时光留下的痕迹,所有的经历、感悟与思考像蜘蛛
乙: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在民间发展形成。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吃着月饼寄托情怀,携一壶美酒与月同醉。与月同舞是苏东坡的豪放,月光照在李白的窗前,故乡的的那根琴弦便开始拨响。请欣赏星星诗刊副主编李志国的诗《
结束语
甲: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
乙:大江流日夜,明月照古今。
甲:琴台月是牵挂,琴台月是期盼。
乙:琴台月是思念,琴台月是圆满。
甲:不管你住长江头,还是长江尾,不管你在海峡西还是海峡东。
乙:莫辜负山间朗月,江上清风,莫忘真挚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
甲: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琴台文产汉赋论坛——琴台路业态提升文化活动周系列活动的第六场:《爱与表达》诗歌朗诵会,到此完美谢幕!
乙:让我们一起,诚心邀明月,千里共婵娟!
合:朋友们: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ge/3987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