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诗,亦即“闺中诗”,也称“闺阁诗”。唐诗宋词中,闺中情的诗词,占有的比重是不小的。其中包括闺思、闺怨、闺伤、闺情、闺恋、闺叹等等。这类诗词,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质量上、表现方法的高妙上,都在诗词创作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闺中诗的作者、由于身世、地位、际遇、情绪、心境的不同,所反映的思想、感情、寓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借以言志,有的是借以抒怀,有的是借以消遣,也有的是借以指斥。
李白的《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的大意是天上的明月、千家万户在砧石、砧板上捣衣的声音,在秋风中都像是边疆的战伐情景。什么时候能平息胡人的侵扰,让我的丈夫(良人)回家来哪?
还有他的《长干行》中的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表达的是两个“发小”婚后情投意合、美满幸福。初婚后,丈夫远行后,妻子对他的无限思念之情。
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也是以妻女的角度,反衬自己悲哀凄凉的境遇,盼望合家相见团聚的急切心情。
李白的《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表现的是宫女的哀怨,凝望着那皎洁玲珑的月光,心中满含着无限的心事。从而表达了对这些宫女的无限同情。
元稹的《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从景物的描写到人物的叙述,盛衰之感受,寄寓了人世多少沧桑。其文字的精练、内涵的深刻,含宏的深广,都很令人佩服。
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是孤栖无伴的嫦娥与清高孤独的诗人的写照。诗人是并不满意这种凄苦孤独的状遇的。这从一个“应”字可以体现到。
有的诗词,作者则是完全明确地以闺中女性的语气、角度、口吻来表达、诉说自己的心
音,表达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情绪、来倾诉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爱情幸福的期待。
冯延已的《长命女》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
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君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感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秦韬玉的《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三首诗词,都是闺中女性的语言,似乎是三个女性针对不同的事物,发自内心的话语。冯延已的《长命女》是表达一个贤良的女子,在春日酒宴上的祝词。诉说自己对夫妻感情的珍重,对丈夫和自己健康的良好祝福,对夫妻深爱的珍惜和祝愿。张籍的《节妇吟》则表现了一个已婚妇女在别人的诱惑下,复杂的心理思想斗争过程。她先是“系在红罗襦”,最后是“还君明珠”,尽管是“双垂泪”而最终还是坚决拒绝了他人的挑逗,表示了“事夫誓拟同生死”的坚决忠于丈夫的决心。秦韬玉的《贫女》,则是表达了一个乡间女子的贫苦生活状态,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而这个出自贫家女儿有着细腻爽利的性格,有着美丽的容貌和灵巧的双手,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也有自矜自持,既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志趣,又表达了对社会朽糜风气的不满。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诗词“大家”往往采取这个方法来赋诗填词哪?这种手法,有什么目的、优越性、和更高明的文学艺术特色呢?
首先,“文以载道”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统治者的一种统治手段。在汉代,汉武帝之前是倡导“黄老之言”的无为而治,目的是实现“与民休息,增强国力”。后来,董仲舒根据时局的变化与汉武帝的需要,提出“天人合一”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本质上是一种专制主义的文化政策,就是用皇权干预学术思想,是与政治专制相呼应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的需要,也是对妇女的打压。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一生在道德、行为、言语、修养方面的规范做出强硬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成为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当然,这“三纲五常”和“三从四德”都是精神的枷锁,是思想压迫、更是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来的理论。而在老百姓中,妇女无疑是社会的最底层。这样,文人们就必然在他们的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了儒家的观念。反映在文学上,无论诗、词、歌、赋,都无不打上儒家的烙印。因关注点的'不同,而由此产生的对文道关系的的创造性理解,就必然导致不同时代的儒士对文道关系的理解存在实际上的差异性。这样,他们就可以用各种手段,来达到宣传儒学的目的,而他们用妇女自述的方式来表达,是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最佳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ci/2057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