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国文化上最重要的一笔,关于宋诗该如何鉴赏呢?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宋代诗词的鉴赏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解析:(1)送别的内容一般表现朋友之间的挚爱深情,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愿;或伤感,或期待等。这类词大多缠绵凄切(但也有例外)。这类词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一种“不舍”之情,从“水送无穷树”“云埋一半山”又可看出朋友此去是山长水远,作者的情感已从这两句写景中流露出来,即寓情于景。(2)题干中已暗示,这首词在下片写出了两层“新意”,既是新意,就意味着不流俗于一般的送别诗词只是抒发离愁别绪。这里只要读懂下片中的两句,就不难看出两层新意分别是对友人的安慰劝勉和嘱咐。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阅读指导】
宋代诗词鉴赏在古代诗词鉴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在鉴赏宋代诗词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
言为心声。每一首诗词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如果我们把每首诗词和作者作此诗此词的背景、作者的性格割裂开来,就不能确切地理解其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抱负。如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其中第一问是: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第二问是: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如果不了解欧阳修作此诗的背景,不了解作者的生平,这两个问题便无从谈起。好在材料的后面有注释:本诗约作于皇�v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在这首诗中,诗题为“梦中作”,因此诗中写了四个梦境即秋月、春宵、棋罢、酒阑,四个梦境看似跳跃变幻,但是有一条线把它们贯串起来,这就是作者的心情:他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希望能脱离官场返回家乡。本诗在写法上是一句一个场景,四句诗写出了四个梦境。另外,这首诗还有拟景写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捕捉形象,领会诗歌意境
诗词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类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也是指抒情类诗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词中所描写的景和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烟之类,都是诗词中常见的形象。这些形象倾注着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词中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如郭祥正的诗《访隐者》:“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其中第二问要求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在第三句中,作者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第四句通过“残花满地无人迹”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因此答案可概括为: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打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三、理解题目,品味诗歌语言
看人先看头,赏诗先赏题,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它富含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作者的心情、诗词的意境以及诗词的类型等。有不少诗词考题的设置和该诗词的题目有关,研读试题,往往能从中得到提示性的暗示。在通过题目了解到诗词所写的大体内容后,就要细细地去品味诗词的语言。诗词的语言形象凝练,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品味语言一是要品味作者“炼字”的妙处,二是要品味重要语句的作用,因为关键字词和重要语句就是诗词的眼睛。如陈与义的诗《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问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因此它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再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中的内容,可知虽然暂无战事,但国破山河碎,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的现实仍然让诗人痛心疾首,因此诗中又充满着国仇家恨、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所以这样写并不矛盾。
四、探究技巧,关注相关背景
诗词表达的意境和形象,大都与其所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关,如修辞的运用、情景的结合、虚实的结合等。所以探究技巧既可感到形式的妙处,也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与表达技巧一样需要同样关注重视的,还有诗词的相关背景,如作者的人生遭遇、风格特点、作品的创作动机等。了解这些,必将有助于我们对古代诗词的鉴赏。如王安石的诗《定林》:“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要求简析第三联中作者表现情感的手法。要回答此题,需要关注命题材料下面的背景注释“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再结合第三联诗句内容,答案可概括为:运用拟人手法,作者把“云”和“月”人格化。作者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相寻,写出了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
【阅读思考】
1.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梅 花
陈 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梅花绝句
陆 游
闻道梅花坼[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此谓花朵绽开。
(1)这两首诗中的头两句分别写出了梅花绽放时的不同状态,请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中的后两句分别借助奇特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请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日偶成
程 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1)这首诗开头两句描摹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摹的景物都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内容主旨角度评析这首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长简仲咸[注]
王禹��
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同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本诗作于作者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1)首联的“闲”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情”与“景”的关系分析“风飘北院花千片”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莎 衣①
杨 朴②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①莎衣,即蓑衣,是以蓑草编织起来的御雨的衣披。②杨朴,字契元,为人恬淡闲静,不慕荣华富贵,一生布衣。
(1)在前两句中,作者为什么说“软绿柔蓝著胜衣”?试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颔联中,作者描绘了一幅渔人乐趣图,请描绘这幅画面,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注]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成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
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南宋初期,吕本中历尽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所感而作此诗。
(1)从“静”“动”的角度分析诗中的三四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最后两句借用了“面如田字”和“班超封侯”两个典故,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舟过荻塘
沈与求①
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②,薰风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到金穰④。
[注]①沈与求:生活在南北宋之交,是个主战派。②桃叶浪:指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波浪。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④金穰:指丰收之年。
(1)简要分析诗中三四句描写景物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首诗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书友人屋壁
魏 野
达人[注]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注]达人,即通达知命的人。
(1)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加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间两联,作者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细致生动,请加以描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ci/19427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