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文化常识
1、文体知识
1.1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今体诗)
区别:唐以后,句数4/8、字数5/7,双句尾字押韵、颔联颈联对仗(格式、词性相同,意思相关或相对)。
例:诗经(无衣、伐檀、硕鼠、蒹葭、采薇)、楚辞、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曹操、咏史、陶渊明、敕勒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
1.2词
别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特征:词牌名(与内容无关)、标题可有可无、一般上阕写景叙事下阕抒情议论
分类: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
流派:婉约——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豪放派——苏东坡、辛弃疾、范仲淹、岳飞、陆游
1.3曲
分类:小令、散曲、杂剧
特征:宫调、曲牌名、标题可有可无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元曲三要素:唱(唱词),科(动作),白(对白)
2、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世称、风格流派、作品
3、课内名句
二、内容鉴赏(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1、景物:季节时间、地区、花鸟鱼虫、山水日月、风云雨雪
2、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祭祀、庆典、离别
3、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情感
三、主旨情感
1、忧国忧民
1.1对黑暗的愤慨
1.2对离乱的痛苦
1.3对百姓的同情
1.4对国家的担忧
2、建功报国
2.1建功立业的渴望
2.2报国无门的悲伤
2.3保家卫国的决心
2.4山河沦丧的痛心
2.5还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未酬的悲叹
3、思乡怀人
3.1游子思家人
3.2战士思故乡
3.3闺妇思离人
3.4思友人
4、生活杂感
4.1山水田园的悠闲
4.2古今变化的感慨
4.3年华老去的伤感
4.4淡泊名利的志向
5、四季
5.1春:初春——生机——喜;暮春——短暂——悲
5.2夏:初夏——暖和——闲;仲夏——炎热——烦
5.3秋:初秋——丰收——喜;暮秋——凋零——悲
5.4冬:严寒无生机——悲;严寒有生机——喜
四、意境
1、雄浑扩大,深邃悠远:江河湖海、山林平原、大漠星云、国家历史
2、小巧玲珑、精细秀丽:花鸟鱼虫、星月小物
五、手法
1、时空关系: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移步换景
2、动静关系: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无声衬有声
3、虚实关系:古今、未来现在、远近、想象眼前
4、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5、联想——想象,比喻——象征,用典——引用(化用),对比——类比,白描——比兴
六、语言鉴赏
1、字词鉴赏
1.1凝练性:准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1.2抒情性:传递/烘托/流露/突出了作者/某人的……
1.3音乐性:使文字富有节奏感/流动性
2、修辞鉴赏
2.1描绘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更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对象……的特征
2.2结构类:对偶、对比、排比、反复
突出了……的特征/主旨,强调/渲染了……的感情,使文章更有气势
2.3表达类:反问、设问
增强语气,引发读者兴趣/思考
3、句型鉴赏
3.1整散结合:于整齐中加入变化,使语言流畅而有气势
3.2长短结合:增强节奏感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答: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答:
【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姑且一试。题就不答了,山东和上海的`答题思路不全相同,例如第二题的答案有一个得分点是“孤舟是全诗的线索”我就不赞同。以我的思路解这首诗分四步。第一步解题目:对题目做断句,吴松/道中/二首,有意义的词是“道中”,由此生发出的情感可能有思乡和建功立业的雄心。第二步解作者: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跟苏轼一样仕途坎坷。第三步解注释,这首没有,跳过(有注释要特别注意对背景、生平和典故的注释)。第四步才是读诗,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直接表现情感的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孤”。第五步解意象,找找能反映诗眼的意象,例如雨潇潇、叶飘、雁、征帆、霜月。这些意象组合起来,这首诗要表现诗人在路途上思乡是基本无疑了。在考手法上山东卷这篇是考的简单了——分析“孤帆”意象对教育大省山东的考生来说简直送分。至少也得考第一句的“虚实结合”手法。
【高中诗词鉴赏技巧指导】相关文章:
1.高中诗词鉴赏技巧
5.诗词鉴赏方法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hici/1871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