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的流传历史悠久,从宋代到民国都有发展,《三字经》也在不断发展中慢慢完善。从宋代到民国的《三字经》有什么不同呢?
六岁上私塾时,念的第一本启蒙读本是《三字经》。这是本世事百科,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到古今历史,三字一句,还求押韵,内容丰富,文字简洁。读时倒背如流,尽管不完全理解,却久久怀念,存得一本,时而翻翻。
另几本启蒙读本,是《百家姓》、《千字文》——常称的“三、百、千”。《千字文》也是世事百科,1280字,无重字,还押韵,文字也漂亮。《日用杂字》,是酌情读。而后便是“四书”、“五经”——《论语》、《学·庸》(《大学》、《中庸》)、《孟子》(上下),《诗经》、书经(《尚书》)、易经(《周易》)、《春秋》、《礼记》。
六岁时读的书,何以多年还怀念?这本书,实际上是一个久久的积累,非一代、一人所作。它最早的作者,是宋代王应麟;明、清陆续有人补充;1928年,民国时期的章炳麟(浙江人)重新修订。此人活到1936年。多年来,我们似乎不屑提,总觉得旧时代的东西了,像一些旧建筑,拆还拆不迭,不如弄新的。然而,我们先后弄过几次新的《三字经》,却都没有传开与传下来,值得深思。
凡历史的东西,时代烙印总会有,但这是本传诵知识的文学,准确、客观,还是它的基本特色。里边写到的有的事例,经不起推敲,如“如囊萤,如映雪”,萤火虫夜里在山野间飞,尾部发光,你若捉住,它就不发光了,也不可能放到瓶子里,让它照着读书;在雪的映照下读书,也有些不容易。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zijing/4038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