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我和读书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一说读书,是供给人精神的食粮,我立感自个儿营养匮乏到面黄肌瘦。这不是说没有可食之物,而是懒惰、亦或某种观念、还有生活环境和现状等诸多理由及借口,少了主动摄取营养的本能。这实在怪不得他人了。看文友们满腹诗书,落笔成章,自己铺笺却笔瘦墨淡、文不达意,方恨读书太少知识浅薄,悔时光虚度没有把握。

我和读书的散文

  年幼时,也许是身心发育的需要,对食物和读书同样的渴求。当时的农村孩子,每日粗粮淡饭即可供养生命成长,几本小人书,便是快乐的伊甸园。没有优质纸张,没有精美装帧,更没有色彩斑斓的画页,就巴掌大的小书,黑白线条画图,黑色文字。就这么简单的小人书,却给农村的孩子开启了智慧之门。

  我家没有闲钱买书,多数时候是借别人的看。村里孩子多是这样的。谁有一本书,就满村借着看,传来传去,书皮都磨烂了,还回不到主人手里。

  玩伴晓芳的妈妈是民办教师,爸爸在外地城市工作,她家是我印象中的“图书馆”,那是我常去读书的地方。许许多多小人书,还有画报(彩页的)、大书,《侍卫官杂记》《红与黑》也是在她家认识的。小孩子最感兴趣的,当是小人书。《龙潭得宝》给我的影响至今尤深。讲的是小领和小栓两个男孩子,一次二人上山打柴,小领掉进龙潭,由于他真诚勇敢,得到了老龙王的帮助;小栓却在朋友落难时,丢开朋友候跑掉了,看到小领在龙王帮助下过上了幸福生活,又开始眼馋。小栓的母亲,指使儿子去龙潭盗取宝贝,给儿子的全身衣服缝满了兜,叫他多装宝物回来,结果儿子携宝太多而迷路,一去不再复返。母亲遗恨终生。文中的故事,在我幼稚的心灵播下了一枚种子:贪婪,自私,会自取灭亡。

  年少,尚不知爱情为何物,但小人书中的爱情故事,让我感到了美好。《梁山伯与祝英台》十里相送暂且不说,《雁来红》那本八开半大的小人书,那是我人之初读的第一首爱情叙事诗。书中流畅的绘画线条、人物造型和优美的诗句,深深吸引了正读小学的我。记得开头是对古代一个妙龄女子的描述:

  古时候

  有一个姑娘

  长得很漂亮

  她走到河边

  鱼儿便向她游来

  她走到树下

  鸟儿便为她歌唱

  有一天

  姑娘去河边提水

  看见了河岸上的牧羊郎

  ......

  老榆树下

  一堆黄土

  埋葬着美丽的姑娘

  那往日的欢乐呢

  那满地的花香呢

  只有落叶纷飞

  飞乱人的心肠

  ......

  时间久远,记忆已有残缺,但大概意思是这样的。诗文叙述女子与牧羊郎相识,相爱,后因不能结成眷属而饮恨黄泉之下,牧羊郎变作一只大雁,每当飞过姑娘的坟茔,坟前花草的叶子就变成了红色.....我把诗句抄在了笔记本上,一有空就捧出来读,爱不释手。那时懵懂的我,竟为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得流涕。后来,对叙事诗钟爱有加,大概原因在此吧。

  初中时,翻箱倒柜发现了一本烟熏发黄的《红楼梦》,那是一本老古式大书,线装的,朝右翻页,竖式句子排版。书中繁体字,我有好些不认识,全凭通读句子来理解意思。读来读去,不求甚解,就认识了一些红楼梦人物,记了一些诗句,外无收获。还有父亲的什么《播火种》《红旗谱》,也是读得稀里糊涂,一知半解。再后来又借舅爸的一些现代长篇小说读,终是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

  上了高中,专于课程学习,课外书就鲜见沾手了,订了《中国青年杂志》,多是被同学借走。有同学读《啼笑因缘》,思谋等她读完借阅,不料老师眼尖,没收了,在班上狠批了她一顿。师命难为。既然老师说读那些书有害而无益,那就只有啃课本、学习辅导之类了。

  高考落榜,为打发无聊时日,步行近二十公里进城去新华书店买书。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买书。走进书的殿堂,眼花缭乱,我恨不得把全部书都抚摸一遍,真想据为己有。然而,囊中羞涩,选几种实用急需的,按钱购货。《写作知识漫谈》、《怎样写散文》、《文学词典》......对了,还有《唐诗三百首》,掏空兜,买了十多本。晚上返回家,肩膀被挎包勒出了深深的一道印痕。好长一段时间,徜徉在这些书中,享受着读书的乐趣。

  后来,工作,结婚,生子,为生活忙碌,一晃二十余年,精神食粮严重短缺。偶有《读者》为伴,干涸的心田稍有润泽。一系列的专业书籍,迫于所需不得不读。《刘墉文集》和一些报刊短文,便是我空闲时的唯一消遣了。

  如今,蓦然回首,方觉时过境迁,吃进肚里的文字欠少。想要读书,读书,花在读书的时间却屈指可数。抬腿可进新华书店,店内装修雅致,书籍种类繁多,却不见当年人满柜台的那种情景。这恐怕是繁华街道最冷清的店面。营业员若无其事地坐着,寥落的几个顾客在那里翻书或是转悠。我到几个柜台瞅瞅,满目书籍竟不知该看什么,浏览一圈,冷清清的。出门,见斜对面的教育书店,生意倒是红火。也难怪,学生要考试,成绩需竞争,辅导资料当然更受家长和学生的青睐。

  书店二楼是图书馆,书籍之多、环境之舒适,更胜新华书店,但它同样的门庭冷落,一派萧条。借阅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儿童借阅室——唯独见不到几个读书的、借书的人,工作人员聚头闲聊来打发无聊时间。一次去阅览室读书,一下午就四个人,人少,安静是安静,可诺大的阅览室空荡荡的,清冷的叫人有些不自在。

  之后,我索性不再去,让爱人借了回来在家读。在家读书,时有干扰。一会儿电话,一会儿有人约起,如此这般,哪能静心读书呢?书是一直放在枕边,可终究不到手里去。怨谁呢?

  人呀,就是这样:贫困时,吃碗酸菜面都觉得香不可及,富裕时,面对满桌大餐却没有了胃口——现代人对读书何尝不是如此呢?追求时尚、新鲜、刺激,网络和娱乐的吸引力远超越了书的分量,玩QQ、微信蔚然成风,能静心去读书的人算是稀世之物了。这么说来,缺乏营养的人就不止我一人了。至少,我们小县城的人的确这样。

  也许,大型城市的人,读书氛围要好些吧?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89077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