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暗伤》是今音老师的一部长篇连载小说。反映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一批来自上海的初中毕业生在北大荒生活和成长的历程。这批初中毕业生后被称为六九届初中毕业生。他们名义上称六九届初中毕业生,实际上只有小学文化;他们名义上称知青,实际年龄只有十六七岁,用当地的话说还是个娃娃蛋。也因此,他们在藏龙卧虎、人才济济、人高马大的北大荒兵团知青中,只是一群不被人注视的群体,是一群自始至终没有脱离过农田,真正生活在知青最低层的知青,也是真正干大地活的知青。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文化低,力气小,还要忍受严重的水土不服、天寒地冻,他们就是在这生活艰苦的、荒漠般的北大荒生存了下来,并且做出了可歌可泣的成绩。
那么,在北大荒,娃娃兵蛋们是怎么生活的,怎样工作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那个物质贫乏、知识贫乏、文化落后的年代及不被人重视的岁月里,顽强地生活下来并且成长起来的呢?《暗伤》的作者今音老师用了大量的篇幅,通过王天龙等人的成长和生活经历,详实地在小说中一一诠释给了读者。
故事发生在1970年5月。王天龙在班主任安老师的宣传下,跟随着班里同学,背着两个蓝色的大包袱,踏上开往沈阳的知青专列来到北大荒,这个人烟罕至的荒漠地方。他从此告别了本该继续升造的中学时代,走进了知青的行列,这也成了他今后一生的遗憾:读书少了。
然而,知青的生活没有安老师讲的那样浪漫且阳光满天。因为王天龙他们来得迟,加之资历和文化都低,来到农场后全部都被分到了农工排。农工排的农工就是农民,农民就得学会种地,学会看天气。此时王天龙他们真正感觉到了缺少文化的苦恼,但他们只能认命。在知青生活的的年年岁岁里,王天龙经历了很多:王天龙挖沙子被塌方的沙子埋过;王天龙因水土不服,拉肚子近半个月,人们都说他脱了相;王天龙因水土不服,腿上的肉烂得都可以看到里面的骨头,但他硬是不吱一声干完了垅麦子的活。王天龙这样玩命地干,他心中在想:在连队里窝着也是窝着,还不如杀开一条血路,凭干活取胜!王天龙凭着这样的信念,每天拚命地干着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夏天,王天龙像疯了一般,在高温酷暑的田里割麦子,中暑晕倒了,别人把他扶起来,他喝两口水,又继续趔趄着在地里干活。王天龙不要命地抢重活累活干,他的意志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王天龙最后成功了,他先由普通农工升为副班长,接着又升为副排长,并得到了指导员许松涛、丘副连长及连里领导的重用和好评。
只有小学文化水平没什么,咱可以虚心向人请教;年龄小,力气弱,只要咱踏踏实实一锄锄地挖,一镰镰割,一样可以把活儿干得漂亮。王天龙凭着自己踏实的工作作风、昂扬的工作热情、不屈不挠的工作意志,默默无闻的在农田里抒写出了自己辉煌的人生诗篇,展示了六九届初中毕业生朴素、坚韧、顽强、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风貌。王天龙的知青经历告诉读者:艰苦不可怕,物质贫乏不可怕,文化生活枯燥也不可怕,不管在什么样的年代,只要坚持自己的崇高信仰,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拼搏,顽强奋斗,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读了今音老师的长篇连载《暗伤》后,我对王天龙这个人物印像最深,他的一言一行,他的成长经历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人无论在什么样的逆境中,都要找到自己的精神信仰和榜样。如:王天龙到连队后,先是以肖伯宁副连长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观察他的一言一行;肖连长调离后,他又将学校里的印老师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认真思考和学习,以使自己的思想每天都进步和提高,精神状态向上。
把命豁出去了,也是王天龙成功的一大要素。试想,在人才济济的知青连队里,文化、思想、资历、体力、智慧、甚至人际关系,王天龙都没有优势,但他明白,要想出人投地,像肖副连长那样,自己只能靠拚命地干活,靠豁出命去,才是唯一的一条出路。事实上,正是这破釜沉舟的勇气,促成了王天龙的成功。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悲观、不消极,不气馁,不随意发牢骚是王天龙人性的最大优点。王天龙的这些精神内核,即使在物欲横流、人心浮燥的今天依然能给予思考者的人们以无尽的财富和借鉴。
任何年代,什么时期都需要精神,需要信仰,需要奋斗,这是小说作者今音老师写这篇小说带给我们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771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