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清晨,凛冽的西北风吼叫在北方冰城的上空,风中夹杂着雪花飘洒在中央大街上,在霓虹灯的照耀下,雪絮如乱飞的萤火虫上蹿下跳,调皮地玩耍着。索菲亚教堂戴上顶白帽子,岿然一位久经苍桑慈祥的老人,静默地守候在广场上,等候着还在酣睡的和平鸽。松花江边迎风耸立的松柏树,历经春夏秋季节狂风暴雨的考验,以它冬季里最迷人,最动人的美感在雪舞中挺直腰板,彰显更醇绿的颜色。
她,每天都是在这个时候,用一顶红色风雪小红帽盖住如雪的白发,给生病的儿子压好被角后,迈着蹒珊的脚步,轻轻地走出家门。
她,不是去休闲广场跳舞,不是去打太极拳,不是去喝一碗热乎乎的豆浆,她走向的是早市的市场。
她,怀里抱着是一摞带有体温,昨天晚上刚刚做好的布鞋垫,到早市的地摊上去把它卖掉,凑够今天给儿子抓药的钱。
她小红帽里面的头发和天空飘下来的雪花一样白,她的身躯和中央大街上的面包石一样磨损得沟沟坎坎,她的年龄比这百年老街仅仅小了二十岁。
老人家姓杜,不忍心直呼她的名字,就叫她杜妈妈吧!
“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谊更长…”。这是脍炙人口《沂蒙颂》的歌曲,曾经鼓舞几代人的心弦,抒发了革命老区的红嫂们热爱人民子弟兵的情深。从小就生活在沂蒙山区的杜妈妈在这歌声中长大,从先辈妇女们的身上学会了坚强。她向往着北大荒的天高云淡,爱那“棒打狍子瓢舀鱼”的生活,很早就同丈夫来到北大荒,儿子从小就多病,为了就医方便她不得不移居城市来住。老伴前几年走后,儿子又得重症肝硬化、肝腹水和肾病,治病花了老两口一辈子全部积蓄,政府为其办理的低保,每个月有八百元的收入,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儿子的病始终没有好转。仅看病一项就占去绝大部分生活费。坚强,是山东人的性格,自强,自食其力,是东北人的品质,杜妈妈用坚强和自强搭起桥梁,来托这个家,来延长儿子生命。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737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