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活词典现代散文
“这一片是土司生活区正中心被烧的地方……彭氏土司到明清时代深受中央王朝的倚重,征战东至辽东海滨,西至遵义、播州,北至湖北、河南,成为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力量。令人痛惜的是,土司王城两次遭受火焚!”
“这座祖师殿是土司时代的道教活动场所,据考证始建于第一代土司彭士愁在位的后晋天福二年即937年,后重建于明代……”
日前,第六届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成功召开。与会者参观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时,一位身着土家族传统青布衣裳,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为同行的几位专家学者做生动详实的讲解,吸引不少人纷纷聚拢过来。
“这位老人是……”有人问旁边穿民族服装的会议志愿者。
“他是向老师,我们本地的专家,写过好几本书呢,”土家姑娘自豪地介绍道:“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他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向老师名叫向盛福,今年74岁,土生土长的老司城遗址所在地——永顺灵溪镇司城村人,因长期致力于老司城遗址和文化的保护、研究和宣传,且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是公认的本土专家和新乡贤,人们亲切地称他“老司城活词典”。这位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被评为第三届“感动永顺”人物。
“老司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命根子,我要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去珍视老司城。”向盛福掷地有声地感言。这种真挚深沉的情感源自他儿时为之痴迷的.土司王朝的传奇故事、与这片风水宝地和祖先向老官人——彭氏土司时期清廉正直、才智过人的文臣的血脉相连,以及成年后通过探访、阅读同老司城遗址的心灵对话,加上目睹观音庙、文昌阁、吴著冲土地庙等一批文物古迹湮灭消失而产生的责任心。
2002年他从县城某企业退休,回到司城村居住,开始用实际行动一步步实现曾深埋心底的夙愿——“能为老司城做点贡献,是我一生的愿望!”
前期,他把写书当作记录和传播老司城历史文化的首要任务。他相继编写的《土司王朝》、《溪州土司制度盛衰轶事》、《老司城民间故事集》等专著,填补了老司城人文研究的空白,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在申遗期间发挥了较大作用。为此他付出了异常艰辛的努力、倾注了大量心血,当然也离不开家人以及州、县有关领导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他先后走访省内外30余个乡村收集资料,仅吉首雅溪村他就先后跑过五趟!为了弄懂相关专业问题,除了多次拜访吉首大学的老师,还只身北上河南、北京等高校向专家学者请教,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不会电脑的向老闭门数月写成一部书稿,还得请人打印,然后联系编辑和出版等事宜。期间,他碰过壁、流过泪,身体虚弱时上楼梯都要歇息几次,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还购买了一台相机,学会了摄影,把寻访途中发现的相关遗迹、文物都拍摄下来,既充实书的内容,又便于文物专家认定和参考。
为了助力老司城申遗,向老当起了义务讲解员,为前来考察调研的领导、专家解疑释惑,争取更多的支持。同时,他尽心尽力协助村支两委做好遗址核心区农户的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2013年岁末县政府召开老司城申遗工作会议,可头天夜里下雪使道路结冰,向老在汽车无法来接他的情况下,不顾年迈体弱,一早从家出发,冒严寒踏冰雪步行三个多小时赶到了会场!
2014年9月,国际遗址理事会专家塔拉?夏玛女士一行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派来老司城进行考察评估。在一次关键性的会议上,向盛福以本土专家的身份简要介绍了老司城的概况,塔拉?夏玛随后提出四个非常专业的问题,他成竹在胸对答如流,出色地完成了肩负的重任。
2015年7月4日申遗成功当天,他参加完庆祝活动,回到家喜极而泣!老司城景区举行开园仪式,他也抱病参加,他说这是土司后人的职责。
申遗成功后,老司城一夜成名游客猛增,向老坚持免费为游客讲解,往往一天讲解3趟,每趟至少2个小时,年轻人都由衷佩服。他受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委托,培训讲解员50余人,多次带大家在现场熟悉景点和解说词。他还协助拍摄《走遍中国》、《揭秘土司王城》、《老司城探幽》等多部专题片。
这次向老应邀参加在家乡召开的土司制度和土司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写了篇题为《清廉的民族首领老官人向宗彦永远活在大湘西各族人民心中》的论文,虽然提交迟了,未能印上论文集,但能够与一些专家学者交流探讨相关土司学问题,他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在他看来,土司王朝“去猛存宽”、“节用以恤民膏”等执政理念;大力引进汉文化、兴办学堂重视教育的开明举措;以及庞大建筑群的科学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等诸多方面,对今人仍有借鉴与启发的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挖掘梳理和弘扬。
向盛福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每逢节庆活动主持升龙凤旗的总会是他。“忠厚传家久,诗书秉世长”,向老在家门口贴上一副与村民共勉的对联。如今,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向老在自己家里办起了一间“若云书店”,向游客传播老司城的历史文化知识,也提升村民的文化层次,希望带动大家共同参与保护和宣传老司城,将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一代代传承下去。
附:土司制度及老司城简介
土司制度起源于秦汉羁縻政策,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在西南多民族聚居区推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政治智慧,维护了西南乃至国家的安定团结,对这些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发展有着深刻影响。据统计,我国古代有各级大小土司1700余家。
溪洲(永顺古称)彭氏土司政权始建于公元910年,至公元1728年“改土归流”,历经五代、宋、元、明、清9代王朝,历时818年,世袭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位于永顺灵溪镇司城村的老司城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依山傍水合理分布着遗址生活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系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级别最高的古代土司城市遗址。它堪称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考古学标本,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和沅湘楚巫文化的活化石,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案例,对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和谐共处、文化多样性共同发展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被誉为“东方的马丘比丘”、“全国保存最完好的西南古堡式民族文化古城”。
经过多方共同努力,老司城遗址于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湖南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2455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