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国内不少城市旅游,留在脑海中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如画风景,还有凝聚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深深烙上城市印记的款款美味小吃。
我的家乡在高州,虽算不上旅游热点城市,但也标榜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热爱生活,勤劳、聪明、善良的人民,这里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里同样有充满地方特色、带着南国浓浓风味的各款小吃。
行走街头,不管白天夜晚,你必然会看到推着小车、或挑着担子的流动小贩,随之传来的就是带着浓浓本地口音“簸箕炊”、“豆花凉粉”、“薯包籺”、“松糕”......抑扬顿挫、清脆悦耳、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挑逗着你的食欲。还有藏在窄逼小巷里经营牛杂、各种河粉食法的小档口,阵阵香气四溢,充满着诱惑,这就是家乡高州的美味小吃了。
对于外地游客,你不一定能听懂他们在吆喝什么,但当你看到档口前团团围住人群的热闹景象,就知道是有好吃的了。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热火上心,当你吃上一碗捞着稠稠糖浆的豆腐花或凉粉,那个爽滑、清凉舒心的感觉,绝对是超值享受。
“簸箕炊”,顾名思义就是用“簸箕”炊(家乡的“炊”其实就是“蒸”)出来的食品。小贩用竹子编织成的圆形小簸箕,淋上一层米浆蒸熟,再淋上一层,如此反复4、5次才大功告成。晾凉后,吃时用刀子划成小方块,筷子也不用,淋上浓香蒜子油,撒上香芝麻,用牙签挑起来吃,既解馋又裹腹。
著名传统小吃“薯包籺”,形状与粽子差不多,籺馅一般有猪肉粒和花生,也可加虾米。吃的时候用碗装着热气腾腾的籺,加入事先熬好的猪骨汤,喜欢的可加点醋,做成醋汤,有的人还加进辣椒酱一起食用。蕃薯粉特有的爽脆滑口,加上热汤的浸泡,入口浓而不腻,十分诱人。
“糖心糍”,则是糯米深加工食品。小贩事先用熟糯米粉制好皮,现包现吃。食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习惯,要甜点,就叫小贩多加些糖,再拌上已炒熟脆香的花生米包起来,一口咬下去,糖的甜、花生的香脆,还有糯米的绵香,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美食。
说起高州的街头小吃,很多外出的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起牛杂,其实他们更多指的是高州二中巷口那档牛杂。那档子现在都差不多成为一个图腾了,外出的人过年回来,通常都会吃两样东西,一个是东门的豆芽粉,一个就是这档牛杂了。据说档主做牛杂已经有20多年历史,就是靠着这档子牛杂发家致富,建起了几栋楼,成为当地市民津津乐道话题。不过档主依然非常小气,叫给多点汤汁都不肯,而且相当的牛逼,他的牛杂每串就是比别人的贵5毛,却依旧门庭若市。
我很佩服档主的记忆力,任凭你多少个人,多么乱,生意多么好,他那有些三角的眼睛一撇,都能准确地说出你这一伙吃了多少串,多少钱,按照高州人的话说就是绝对“戆入冇戆出”的,估计这个本事也不是一两天可练就。现在做牛杂生意的人很多了,不过似乎大家 还是对这一档情有独钟、趋之若鹜,有茂名的朋友居然开车跑30多公里到高州吃一顿牛杂又回去,可见其味道是多么诱人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地小吃的传入与小贩的精明,家乡小吃的品种已不单单局限在米制品了。新开发的烤鸡翅、烤番薯、烤或煮甜玉米、炒栗子......,外地传入的武大郎煎饼、烤羊肉、牛肉串,鱼蛋、牛肉丸......,更是抢尽风头,深受年轻人追捧。
这些街头小吃,与其说是一种口味,莫如说是一种人文,一种难忘记忆。那些沿街叫卖的悠长声音,穿过小巷,穿过长街,也穿过了童年的期盼,伴着一代代人成长。这些街头摊贩已成为城市里的一道流动风景,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的生气,让人分享到一种地域亲情文化的延续温暖。
家乡小吃,那恒古不变、数之不尽的款式,那独特的味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付出与千百年来的聪明智慧结晶,已深深根植在乡亲们的记忆深处,已成为远行游子的一份永远牵挂,是深藏游子心底的绵绵乡愁,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是游人对这个城市的认同感与一份向往。
家乡小吃,那缕难忘味道,带着亲情,带着地域文化积淀,带着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温馨记忆,在舌尖上舞蹈,馨香绵长。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8750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