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以人名为题材的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有一次跟德国同学聊天,说着说着便说到名字的事情。与中国类似,德国人取名字也讲究名字的意义。在很多场合,如果没有机会深谈,唯有特别的名字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举了自己经历的例子,说小时候听人自我介绍叫“闪光之银(ShinningSilver)”,这名至今没有忘记。

以人名为题材的散文

  中国人似乎走得更远些。名字一辈子的事,不仅要显得特别,还要于其中饱含一些期许和人生意义。那些对取名有研究的人,甚至发展出了所谓的学问,名字里面要尽可能包含五行、三才或八字等考虑。现在的艺人时兴换名,似乎有了新艺名,就能改头换面,并因此收获财源与名声,从万千小角色中脱颖而出地红起来。

  在西方国家中,教名是挺特别的。一般与宗教有关,婴儿受洗时,由牧师给取定。印度曾经也根据占星术来给小孩取名,名字中暗含有小孩出生时的星相位置信息。据此而取的名字,说是可以给小孩以力量和好运。

  当然名字是不是真能给人的生活带来影响,是不好说的.。如果非要找出些关联,那么可以有这么一种解释。小孩子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并且人还算机灵可爱的话,在学校时老师经常点其名回答问题,表现机会多了,也许能发展出外向人格。而平凡无奇的名字,从小被关注的概率低,小孩就可能发展出内向人格。也许吧。

  中国读书人曾经爱给自己取各种各样的名号,这个习惯在民国时候都还存在。有姓有名,还有字,偶尔还改名,又字,然后是号。这个号就没准,只要主人有雅趣,取上十来个也是有可能的。齐白石就是一例。高中语文最烦记文人墨客的介绍,里面字号繁杂又缺乏说明佐证的故事,经常搞混。这些名、字、号往往显出主人的高格与追求。比如陶渊明,入刘宋之后就易名为潜。他要归去来兮,隐居乡野。陶渊明的不合作太张扬啦。今天的中国读书人顶多取个笔名表达表达自己。

  不管有多少字或号,称呼起来往往就是姓与名,两三字。复姓可能四个字。在中东或者具有阿拉伯文化因子的非洲国家,人名可以达到一长串,由十来个词组成,其中包括往上的父亲、祖父、祖祖父好几代的名字。

  中国人名,彼此称呼时的规矩也颇复杂。同辈之间可以直呼其名。晚辈对长辈就有许多讲究,姓后加头衔或辈份词或身份词,总之不可以直呼其名。而西方文化对直呼其名就没那么多讲究。学生叫老师也是直接叫名字的。刚来时,比较尴尬的是称呼华人老师,是按中国人习惯呢还是按西方人习惯呢?!

  西方人直呼其名的习惯是否意味着平等,尚需考证。就像中国人的习惯是否意味着礼节,也需斟酌一样。况且关于女子出嫁后的姓氏问题,中国似乎并未怎么兴过随夫姓。但在西方文化中,嫁后随夫姓是很常见的。这是否意味着在中国男女的地位更平等呢,恐怕未必吧。

  姓名是承载着身份意义的。中国士绅文化中,血缘与地缘扮演着重要角色。最典型的家族政治,就是依靠对姓氏的远近亲疏关系开展的。于是在那样的文化氛围中,出身大姓之家,人生平台无由就高于别人。也就会出现鲁迅笔下讽刺的,阿Q这样的人是不配姓赵的。这种状况在欧洲封建时代也存在,报出名号时,你大抵可以判断出对方来自哪个大家望族,亦或出身贫寒。比方von是德国和奥地利封建贵族姓氏的标志。

  今天姓氏的族群文化意义是颇为淡薄了。名字的意义回归到了最初的身份含义,你的名字代表你自己。在法律文书上的签字,名字与笔迹一起,意味着你对这个事情负责。事实上名字与身份联系的游戏小时候就开始玩了。小孩之间讨厌谁就在墙上画“XXX是只小狗”,这个XXX就会很不高兴,而写字的小孩也觉得真的侮辱了对方。

  姓名的这种身份意义,使得姓名成为社会控制的方式。英国人最开始是没有姓只有名的(直呼其名可能就是这样来的),后来基督教要求对姓氏进行登记,姓氏才逐渐使用开来。

  网络兴起以后,注册什么账号,都需要昵称。多数人不会把自己的现实姓名弄上去。这种匿名性受到很多人褒扬,认为可以更自由地发言。实际上一个昵称用久之后,它难道不是像现实姓名一样,与你的身份贴在一起了么?人朝着你的匿名骂,你还是会难受。韩国人似乎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搞了几年的网络实名制,现在要废止了。

【以人名为题材的散文】相关文章:

1.名为守护,为爱转动散文

2.以家为题材的散文

3.以人生自我追求为题的散文500字

4.校园生活题材的散文诗

5.一条名为痴情的路的散文

6.一个名为《让座》的故事

7.名为雨天的诗歌

8.以诗之名为题目的诗歌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8254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