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巧莲散文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巧莲在出生时,母亲还在秋天的庄稼地里干着农活。一阵剧痛,没来得及,便地就分娩了,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了。她的到来,给家庭没有平添一份快乐,巧莲已是第三个女孩了,没有在添一个男孩,这是一件最悲痛的事情了。

巧莲散文

  巧莲是我们一个家族的,比我大三岁。生得水灵灵的,一双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看上去,村子里的人们都赞不绝口。说巧莲毕定长大成人,能找个好男人,好婆家。人们聚在一起总是会议论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事。由于巧莲天生白皙,皮肤在黄土高原之上,相对“高原红”的环境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不寻常的巧莲,从小心灵手巧。也许这是宿命,老天注定的吧。

  巧莲出生时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七月七日,在我们的地方,农村人管七夕节叫七月七,七巧节。尤其对女孩来说,生在这个具有非凡的日子里,被人们寓意为这个女孩天生聪明,美丽善良。不管人们怎样去解读这些祖先们留下来的美好传说,而巧莲的确是一个出众的女子。

  巧莲在长到十岁时,大伯不幸跳崖自尽了。大伯脾气一生古怪,暴躁如雷,经常施以暴力,大打出手,大婶的身上,几乎布满了紫一块,青一块的伤疤。后来为了孩子着想,大婶便忍气吞声,一忍是十年有余。

  大伯在世时学得了一门精湛的技艺,拜师一个老席匠,相传祖宗几代都是编织席子的。当然拜这样的人学艺,定会身手不凡。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大伯自从走上这条道路,日子还算阔绰。因为在那个时候,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而用席子的人很多。千家万户,都要用这种席子,在西北陕甘宁边区,人们热衷火炕,春夏秋冬,以土炕为主要休息之地。一个土炕,自然得有相匹配的一张芦苇席子。过是我小时候经常看见人们这样用。一张结实,耐用的席子,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是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去编织的。当然看手艺的高低了。在里面也关乎人的厚道问题了,有的手艺人,做生意图眼前利益。而大伯不是,除了那种暴躁脾气之外,在为人处事,学艺方面,还是被人称赞的。他为了把这门技艺学好,起早贫黑,跟着师傅学,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日天长日久,大伯得到了师傅的体重,赏识。

  那一年,大伯在师傅的介绍下之下,与大婶喜结良缘,娶大婶时,要翻过一座大山,大婶家里贫穷,住在一座很深的山沟里。农民出身的大婶,从小未识得一个字,就是那种勤劳勇敢的农村妇女。她嫁给大伯,共生养了三个女孩,做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历来有重男轻女。可这种意愿总是达不到大伯的想法。后来,大伯出于那种陈旧的思想,整天里,满脑子都是在要个儿子的急切心态。大婶自然心里明白,生不出一个男娃来,她日后的日子定会在这个家庭里失去分量与地位。

  那年秋天快要结束了,芦苇杆下了地,大伯从村外的南壕沟,一木车一木车往回家里拉芦苇。这是下了地的芦苇,大伯提前准备着在冬天编织席子的材料。堂姐巧莲也时常跟着大伯忙前忙后,一个冬天里,年纪小小的堂姐手脚勤快,经常给工作劳累中的大伯,烧水倒茶,侍候大伯一些零碎活儿。记得每逢去镇上卖席子,巧莲总是跟着大伯。从小,她目睹了做生意的艰辛,巧莲看在眼里,懂事的她,一整天里守在大伯身旁,镇子的街道上摆摊的络绎不绝,从乡间地头上下来的`各种瓜果,小孩子最爱的棉花糖,这些,巧莲从不开口向大伯要钱去买。一个小孩子到这个年龄,最是淘气,不听话的时候,而做为她,深知大伯的艰辛,从不去乱花钱。买席子的人们来到摊位前,总是喜欢夸赞一下巧莲,说这女子长得多漂亮,多秀气。大多的时候,人们都是这么讲的。大伯心里乐得开了花似的,为有这么个女儿,他自豪的不得了。

  树大招风,财大招祸。大伯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取决于他高超的手艺,与不偷工减料的善良作风,赢得了极好的名声。别人看在眼里,倒是有些羡慕。

  一来二去,大伯的囊中鼓了起来,眼见钱财的那些不正之人,便给大伯打起了主意。从外村里来了一个外省的收古董的,声称是某单位的大老板,他提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装满了钱,在大伯面前晃来晃去,引诱大伯加入他们的组织,说的天花乱坠,赚钱是怎么怎么的容易。

  在金钱面前,人们往往难以抵御这种欲望。

  他们这个团伙开始给予了大伯最好的利益,一天下来,比大伯卖席子,编织席子赚钱多了,而且来钱也轻松。大伯尝到了甜头后,对自己的生意也就变得暗淡起来。大婶为了阻止大伯走近这群人,曾经好言相劝过千百次,换来的却是一顿痛打。大婶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话了。

  那此古董生意,彻底改变了大伯的命运,他将辛苦积攒的席子钱全部投入进去,后来由于做大了,资金来源短缺。只能向别人借钱,起初,人们都知道大伯是个手艺人,没往别处去想,借钱的事很顺利,一张口便借回来了钱。这使得大伯的胆量日益俱增,他开始与那些人奔赴在民间,堪称江湖人士。那种耀武扬威的精神气,让人倒是羡慕。

  大伯突然改行,不再做席子生意的事被人们知道了,传得沸沸扬扬。一夜之间,大伯火了,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的主角。开始时,大伯整日里出门回家,都是辆车往返接送,家里的吃喝,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从城里买回来的。巧莲的衣服和大婶的衣服也多了起来,一个家庭突然之间焕然一新。

  在一次去乡下收古董时,那些人心生歹念。将大伯的钱财一卷而空,消失的无影无踪。大伯一下子走到了绝谷,他辛苦了多年的本钱与借款在倾刻间不翼而飞。他后悔莫及,后悔自己的贪婪之心。此时此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一刻,他站在山沟边上,真想纵身一跃,一了百了。想起大婶之前阻止他的那场情景与劝告,都没有挽回自己的欲望。

  大伯走到了一户人家,要了口饭吃过,跑到公路边上,拦截了一辆车,径自去了县城,报了案。几经调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等不到调查的结果。由于那时的条件有限,最终无从把犯罪分子告破。

  此事就此完结了。

  大伯以后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节制了,他喝酒解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境界了。醉酒的大伯时常打骂巧莲和大婶。大婶由于年轻时患了癜痫病,与大伯结婚后,在大伯的这种的暴打之下,大婶开始旧病复发,不久,大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看见过她的影子。

  生意被人拐骗之后,大伯的神志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知道此事后,向大伯要借款。大伯分文没有,就拽着巧莲要走。大伯只好恳求,几轮交谈过后,那人终于放开了巧莲的手。

  日子过去了很久,那人再也没有来过,大伯心里踏实多了。可该人家的钱总是债啊!早晚都得还。要么东山再起,重操旧业。一想到那多的借款,力不从心。大伯那些时日里,精神状态出现了异常。

  有一天中午,也就是午饭时辰的光景。大伯躺在炕上,他自言自语道,不知说了些什么?随后走出门外。门外是一片树木丛林,在沟壑间。他像腾云驾雾似的,坠入谷底。大伯就这样不辞而别。

  留下了十岁的巧莲,两个姐姐,还有一个收养的哥哥。他们的世界发生了让人心酸的变化。几个孩子守着两只窑洞,相依为命。每日里,巧莲沿在木凳子上,从瓦罐里往外舀面,自己动手做饭,洗衣。

  一个家庭倾刻间变得支离破碎,村子的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互相轮流着照看巧莲的家。闲暇之余,总有村民们去邦巧莲干一些农活。

  日子似水流年。

  巧莲在不经意间,长得如花似玉,婷婷玉立。转眼,那些艰苦的岁月在巧莲的姐妹成长中,使得她们变得更加坚强,具有很好的独立生活。姐姐与哥哥渐渐长大成人,建业立家。那一年,经人介绍,巧莲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家。最初,这门亲事,巧莲一直持以反对状态。可在人们的劝阻下,最终成了亲,结了婚。

  巧莲的对象,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从小没有受过罪,从来不知道糕是由米做的。两个家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是勤劳勇敢,善良娴静。而另一个花花公子,游手好闲的人。像这种同车不同轨的情况,自然结合在一起,难以为继,怎么去延续婚姻家庭呢?

  巧莲的公婆对于儿媳自然打心里满意。

  有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为家族传宗接代,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公婆的爱,使得巧莲才有生活下去的欲望了。她想着自己的身世,不觉得泪水夺眶而出,那些抹不去的悲痛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了印记。

  十月怀胎,一转眼间,巧莲到了分娩时期。每日里,丈夫夜不归宿,在月子期间里,很少看见丈夫陪伴着自己。倒是婆婆忙得团团转,把巧莲侍候的跟自己亲女儿似的。婆婆的好,巧莲看在眼里,尤其是对她早年失去父母的爱,是一个最好的回报。

  巧莲给公婆添了一个胖孙子,李家男女老少,喜滋滋的。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一个女人一辈子能给生个男娃娃,就是被人敬意的,夸奖的,自然心里也高兴。

  自从堂姐结婚之后,她也很少来我们家了。一来家里没有父母了,二来收养的哥哥,尤其嫂子对待巧莲总是鸡毛蒜皮的找事,巧莲为了少些闲话,很少来村庄了。多年里,我见过两次堂姐,一次是四叔去逝了。再一次是和丈夫一起来,是过春节期间。

  其实,堂姐过的并不好,丈夫总是花心,在外拈花惹草,和村里的年轻少妇们眉来眼去,勾三搭四,总是惹些桃色新闻。这种不光彩的绯闻,传到了巧莲耳朵里,对她的心灵与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与创伤。时常会发生一些口角。有时候,巧莲以理性的态度委婉的劝说过丈夫。今日劝好,隔些时日,老毛病又犯了。从小,巧莲是受过罪,吃过苦的人。她对于一些事情总会处理的恰到好处。可没有万万想到,今生的命运多舛,还是那么苦涩。

  堂姐那一年来过我们家,找了父亲与二叔等几个人,打算离婚。可这样的事情被拒绝了。从那以后,堂姐再也没有找过父亲与二叔他们。

  多年后,我听说,巧莲也疯了,有人看见她披头散发,向着一条山路上走去……

【巧莲散文】相关文章:

1.莲子呀莲子散文

2.莲的心事现代散文

3.莲的愿望散文

4.莲的花事的优美散文

5.小人爱莲优美散文

6.潘金莲散文

7.看荷与看莲散文

8.爱莲说散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777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