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了一下,事实上今年没有动笔。多半是年前的创作,1-9月散文,诗歌和小说创作基本停步,不想辍笔而事实上是没写东西了。
好在有两个博客,还撑起在,可以转帖,也可以发旧帖。文学创作的停步,只是说明自己的懒惰,除此再也找不出别的理由。不想出门,不愿下乡,不去采访,闭门造车,总是写不出。只有计划不够,想的再好不付诸行动等于零。没有积极性,没有压力,没有正确的方向,一度走向迷茫和低谷,不知路在何方,写作停滞不前。
我在新浪报名,在论坛见习,目的也是自我加压,不让自己丧失基本的写作技能,让自己适应网络文学,适应一种文学写手和在论坛发帖,回帖,跟帖的基本素质。本来就是业余作者,我也从来没把自己的这档子事太当一回事,至于名利,却是连想都没有想过。我就是一个靠拿工资吃饭的公务员,工资也就刚好把自己糊倒。但我知足,我也乐天,我犯不着整天下岗工人一样绷着个脸,为几百元钱算去算来。我过得心里踏实,不贪不占,不偷不抢,不欺负人不欺诈,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我写不出来了,呜呼~~
翻阅过时的杂志,看见陈洪搜集的土家丧鼓歌:金鼓打得二三更,黄鹤楼中听鸡鸣。哑吧会说亲热话,聋子一听笑哈哈。和尚提到尼姑打,癞子解交没得发(法)。……主持人简介这样写道:陈洪,生于1941年3月,湖北长阳人。国家一级作曲。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的文艺作品曾获省、市以上奖近70项。其中,大型婚俗系列舞蹈《土里巴人》获第五届国家文华大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土家吹打乐》、《民族文探》、《长阳南曲》等专著出版。
对一个人的怀念是同他的事相牵连的,就时间而言,有的是一时,有的则是半生甚至一辈子。
陈民洪走了,生前立遗嘱,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孝子不下跪,骨灰洒进清江河……丧事还是办了,简朴得让人心酸。参加悼唁的人说,那幅挽联写着“一代宗师”,让人想起武侠小说。
一个业余文学爱好者,我原来并不认识陈洪,可一开始就感觉到这个人很早就走进了我的生活,那是一种久违的文化氛围,陈洪就是这种氛围中的一个杰出的优秀的代表。陈洪不是个名字,不是名人的名人。那么实在地活在我的记忆中。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上班,收发员李大姐送来一份公函。打开一看,是长阳文联的创作征稿函,上面签着“陈洪”两字,还有日期。随函附有一张名片,是陈洪的。开始我不太在意,随手放进办公桌的抽屉里。那是1990年的春天,我从教育学院调回长阳人大不久,接到县委组织部的通知,自己被抽调到县委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驻高家堰镇彭家河村,开展为期半年的社教试点工作。这一去就是大半年,接着又是一年的社教。回机关上班后,我接到文化局文联办公室的电话,说陈洪老师召见。我打了电话,约好带一篇作品去陈洪老师家。陈洪住县歌舞剧团老房子的西单元二楼,进门后我作了自我介绍,袁新秀老师请我就座,泡茶,请出陈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陈洪面色红润,带一副宽边眼镜,个子有点高,体态稍微发胖,穿一件驼色羊毛衫从书房走出来,同我握手,没有想到我十分尊敬的大名鼎鼎的陈洪,第一句就说:“你是当过老师的,写的东西我看了,功底还可以。你写的《木桥战役》,第二部放在我这里。我让周立荣认真读了一遍。”接着,陈洪也许是想调节气氛,微笑着问我:“你抽烟吗?我从来不抽烟。”我礼貌地摆手谢了。陈洪递给我签了意见的小说稿。拿出一张长阳作家协会会员申请表给我填写,陈洪说他要亲自介绍我加入作协。在陈洪家坐了半个小时,从他家出来后我有些后悔,觉得当时有得傻,特别是问话确实有些傻。当时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您是叫陈洪,还是陈民洪?”陈洪一点也不生气,很老实地回答我的提问。我的第二个问题更傻了,问的竟是文联会员有什么好处。其实我完全可以问一下文联作协会员按章程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以及请教一些文学知识和写作技巧问题,对一个青年作者来说,认识陈洪并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真乃是人生一大幸事。
在陈洪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在各级报刊上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各类文章,出版了作品集《远方的青山》,有的作品获国家级奖项并收入大型文集。我的短文集《县城旧事》在中国作协文艺报社、中国作家论坛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获全国作品评比一等奖。这对我来说,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一切当然离不开陈洪老师。
逝者如斯,恩师已去。在陈洪老师离开的几年时光里,回想起来竟有了隔世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土家族对人的生死观是辩证统一的,即有生则有死,有死则有生,但更多的意象境界是相信死则是生。他们用传统的歌舞颂扬亡人,慰籍生者,把肃穆恸丧的灵感变成炽热欢愉的歌谣,用欢乐代替悲哀,把丧事当作喜事办,反映了土家人在赖于生存的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动机,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需要。丧鼓歌场,让我们领略了土家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人生价值观念。他也用他的一生让青年一代获得鼓舞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强心和自豪感。诚如海子的诗句: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陈洪的功绩与日月同辉,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66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