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自己是多少次坐在电脑旁,敲打着那些漂亮的字符;也不知自己是多少次坐在汽车内,迷恋着那些纸墨的芳香;更不知自己是多少次坐在屋里,朗诵着那些美丽的汉字。文字之美,美在一份灵动;人文之美,美在一份坚持。从开始认识文字的那天起,仿佛心中就有一种信仰:今生要与她相伴,不离不弃。
文字是木棉花的果实,对于我来说,是大自然反馈给自己最精美的礼物。从小,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与文字就有一份不解之缘。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个快乐的精灵儿,时不时会用彩色的水笔装饰自己那个蓝色的梦;梦想自己有一天,手拿一卷诗书,悠闲地站在南山颠,对着早起的朝霞,朗诵古今诗词。
往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上学的年纪,我也和伙伴们一样,从此坐在了光亮明朗的教室里,听着老师给我们讲课。记得当初教我们国文的是一位大约五六十岁的男老师,虽然他个头不高,但是肚里的墨水却不少。每次上他的课,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时不时会传出我们争先恐后的答题声。下课后,大家仍然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那时的我活得非常自在,比较喜欢那种氛围,仿佛自己就是一块沉浸多年的石头。在书香中环绕,在文字里追逐,因此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随着岁月的流失,翅膀日渐丰满,雄鹰也快要展翅翱翔。那时起,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新的高度,一定要考上理想中的大学。
文字是春天里的柳絮,不知是什么时候起,就爱上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偷偷爬起,带着课本来到学校后面的操场,站在黑暗分明的路灯下,朗诵那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一直延续到深夜,仍然沉浸其中,直到全身冷得彻底麻木了,才舍得离开。
虽然时光在慢慢地流逝,我对那首诗歌的热情却越发痴迷。有时,在梦里也会去想她;往后,想她成为了我心里的一部分。也许直到今天都没有完全弄明白,为什么当初自己会那么热情;也许心海深处和作者一样,有一种难于割舍的感情在里面吧!
那时我青春激扬,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在铭刻。每天都在做着同一样的梦,什么时候能够牵着心爱女人的手,一起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撑着一把油纸伞,傍徨在那个寂寥悠长的雨巷,等着那位像丁香花一样的姑娘。
文字是记忆深处的疤痕,是当头一棒。当我沉浸得不知归路时,高考的日子开始临近;当我感叹时光的短暂时,梦想离自己越来越远。那时候的自己就像一只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鹿,内心感到非常无助,再也没有当年的意气风发,再也没有那股舍我取谁的气势,再也没有梦里那份情意绵绵。
那年,那月,我就像一口悬挂在屋檐下的古钟,一身铁锈,仿佛被遗忘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心已死,泪也干,一下失去了所有,从此变成了一位连自己都不敢相认的陌生人。高考过后一个多月,我至始至终都没能够从那走出来,而是把自己紧紧封闭在一个单独的小房子里。
打那以后,性格开朗的我,变得淡漠寡言,总有一种伤痛在心间缭绕,漫天昏沉沉的,看不到一米阳光。往后,在我的身上再也找不到年轻人所拥有的那股朝气,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感觉总是有点不伦不类。虽然人是活的,但是心已经死了,整个就一具没有灵魂的肉体,如果不是人还在行走,根本就不可能发现其生命的气息。
文字是心里的常春藤,富有强大的生命力。失忆时,自己不知是如何走进了《九江学院》的大门,来到了一个全新的天地。高考的失败,让我失去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与自己梦寐以求的中文系也失之交臂,模模糊糊就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在这个全新的国度里,我那颗冰凌包裹的心,在那次宣誓中开始慢慢地融化,感觉终有一天,自己可能真的会回到原有的位置上去。
在九江这座魅力城求学的这几年,尽管至今还没有回归自我,但是自己也不再淡漠寡言,偶尔也能够在那张脸上扑捉到一丝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欲乘风归去,文字给予了自己很多很多。往后一有时间,要么去学校附近的“东方网都”创作,要么去离校不到300米的南湖寻春,要么去附属医院的各个病房帮忙。日子过得算不上精彩,好歹也充足、踏实。
岁月如白驹过隙,下去实习后,我带着沉甸甸的心情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来后,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恢复了自信,原来是自己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谁说文学梦只能属于中文系的学生?文坛巨匠鲁迅不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吗?这可谓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几年下来,在网络上记录的文字,也足有百万。虽算不上什么建树,没有留下什么大名声,但那些文字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真实写照。尽管因为高考的失败,没能走进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但是那个文学梦一直都没有破灭,她深深地在心底扎下了根,与我一路相伴,风雨兼程。只要继续坚持,我坚信总有一天,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文坛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761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