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思维由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共同组成。如果过于遵守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思维中非情感因素的比例就会增加,而情感因素的比例就会降低,而且非情感因素(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会约束和抑制情感因素,使人无法充分的顺着情感思维。
(二)有一次,我和莫嘉筠谈论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莫嘉筠觉得感性就是用情感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理性就是用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可是我告诉莫嘉筠,她所认为的“理性的人”在情感的认识上或许根本不理性(对情感的本质没有正确的认识),于是我谈到了班长。
班长是同学们公认的最理性的人,思维清晰、条理、全面、细腻,处处讲为人处世的规则和生活逻辑,理科成绩全班第一,可是他的思维中充斥着非情感因素,而情感因素却很少,他对感人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完全没兴趣,更无法体会爱情的吸引力和痴迷。我和班长谈论过爱情话题,他认为爱情就是荷尔蒙的化学反应,还认为女性善于照顾家庭,可以减少男人的家务负担,而且两个人的收入更容易维持家庭开销,接着又说爱情是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的前提,班长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大堆道理,其实他对爱情一窍不通。
从辩证的角度来讲,有时候,感性和理性是相互包含的,有些感性的人(思维中情感因素高,而非情感因素低),对情感的认识却很理性(能正确、清楚、深刻的认识情感),而有些理性的人(思维中非情感因素高,而情感因素低),对情感的认识却很感性(只看到情感的表面现象,例如:我的班长)。
班上最感性的同学就是美术课代表,她是一个很随心、很任性的女孩,经常不遵守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她喜欢顺着情感和直觉来说话和做事,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可是她的漫画作品却多次获奖,而且剧情很唯美、感人。或许思维中情感因素足够高,而非情感因素足够低(减少对情感因素的约束和抑制),才能正确、清楚、深刻的认识情感,从而达到对情感的理性认识。
人的思维由感性和理性共同组成,有时候,用感性去理解情感,这种感性其实就是理性,因为这种感性是对情感的本质正确的、清楚的、深刻的认识,如此,最佳的结果就是全部的感性都上升为理性,但是情感形式的理性(通常所说的感性)的成分比例要足够高,而非情感形式的理性的成比例要足够低。
(三)对于很多人而言,情感的感受程度和表现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对于情感感受的越强烈,表现的就越强烈(体现出兴奋、激情、欢快、活跃),相反,思维中情感的成分低而非情感的成分高的人,对于情感的感受程度就低,所以不容易产生出兴奋、激情、欢快、活跃。很多人喜欢追求稳重,但是稳重会抑制兴奋、激情、欢快、活跃,这是稳重的不利之处。
思维中情感成分高而非情感成分低的人,容易因为感性和生活缺少逻辑而做错事,而且不善于用为人处世的方法来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许会给人笨的感觉,但是,生活经验可知,思维中情感成分高而非情感成分低的人(很感性的人),往往都是美好、善良、阳光、单纯、真诚的人,喜欢用情感因素来理解世界,而不是非情感因素(为人处世规则和生活逻辑)来理解世界。
虽然人们的肉体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里,但是人们的精神却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用情感因素来理解世界的人和用非情感因素来理解世界的人,活在不同的精神世界里,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世界的感觉不一样。例如:夜晚走到一条商业街上,用情感因素来认识的是这条街的热闹的生活气氛和美好的街景,而用非情感因素来认识的是这条街有什么类型的商店,需要买什么东西,商品价格怎样等非情感信息。
童年比成年更美好和幸福的原因之一就是童年思维中情感因素的成分高,而非情感因素的成分低,随着成长,非情感因素逐渐增加,并且非情感因素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抑制了情感因素,于是对生活的感觉也就改变了。
有些很自私并且名利欲望很强的人,为了在职场的竞争中最大程度的获取名利,可能会用很复杂的为人处世方法、耍心计和耍手段,那么这些人思维中非情感因素就会充斥的非常高。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472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