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听说彩石溪,是听同事闲聊——说要去“彩石西”一游,似乎是在济南南山小镇彩石的西面。于是,省城后花园的影子,缓缓青山包裹着开阔的水面,一时浮现在我的眼前。等回来后,听他眉飞色舞的讲,山中的水是如何如何的大,才明白原来是泰山怀抱中的“彩石溪”——一字之差,意境顿殊。“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于是唐贤王维的这首《青溪》,又一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还是“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王维笔下的清泉白石,令人神往。可是一条山溪,又岂能生成五彩?我无从想象,泰岱之中,除了巍巍岱顶,万千气象,这条彩石之溪,究竟会是何等的景致呢?于是趁着去泰安出差的机会,匆匆收拾好行装,一探其中的究竟。只有当亲临其境,才知道果然是彩石之溪——色彩斑斓,不失清幽之境,而不仅仅是清泉白石。泰山之富,亦何所不有?
乘车入山,一路的山色,与近在咫尺的徂徕自是不同。虽然只是泰山的西南一隅,比起徂徕的俊雅温润,多了些宽和博大。所谓山高水长,车窗外的山溪一路蜿蜒,直至泰山的深处。其间一方方碧潭,连贯若珠,洒落高山之中。我还从没见过山中有这么多的水,在景区的尽头一下车,彩石溪便给客人们送下了第一份厚礼:龙湾。
一方清潭,水面镜开,远望像碧绿的翡翠,近观像透明的琥珀,清清灵灵,掩映在幽林苍石之中,点缀着泰山巍峨的雄姿。而后一路曲曲折折,或舒缓清净,或欢腾激越,这“秩秩斯干”,便一直通向了“幽幽南山”。沿着山溪一路下行,终于了悟了传说中的“山有多高,水有多长。”深林之中,野径之外,一路水声潺潺,不绝于耳。闭上眼睛,屏息倾听,原来水的声音,可以自成一副美妙的图画:从远处汩汩而来,在身边泠泠而至,大者清越,小者激激,加以秋虫切切,风鸣树杪,于是山水清音,流淌胸臆之中。随着山势的变化,水的宽窄、浅深、明暗,百步之间,皆在万千变化之中。原来一滴水,可以汇聚成无边的风景,每一步都令人辗转反侧,观赏不足。等到回过神来,偶然回过头去,突然发现,葱茏的山峰拔出在眼前。泰山的群峰,或宽和伟岸,或兀然耸立,磊磊落落,映照青云之间。碧空如洗,秋云澹澹,浓者飘浮若舟,淡者半透若抹,似乎可以乘着山头的流云,从人间一访层宵。于是水与石,山与云,浑然天成,绘成了一副无边的画卷。
如果说“游山玩水”四个字,放在彩石溪是最恰当不过的。只不过所谓“玩水”之玩,乃玩味之玩、玩赏之玩,在于人与水的相亲相狎,性灵相通。《淮南子-原道训》云:“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及,深不可测,脩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又说:“夫水之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以此论之,水中自有至味,道之所在,可赏可玩。
缘山溪而行,水浅处被秋阳射透,水面的微波投射在水底,形成了金黄色而呈网络状的水纹,在琥珀色的山水中灵动闪耀。水深处,潭色碧绿,趴在水面上看去,像是一大块流动的玻璃,一直绿到人的心底。汇聚崖壁之下,映入青山之姿,又重新涂抹了一层绿色,则变成杳然深邃的墨绿,虽不失水的灵动,却多了一点深沉。当水流随着山势之下沉,在高处层层坠落,冲出一团团白沫,欢腾不已;等到缓缓的流入竹林,或分流于乱石之间,让人的心情也随着恬静起来。我想彩石溪魅力独到之处,在于七分看水,三分看山。而与它处相较,尤为特出的是,水之所以生成五彩,而不仅仅是千秋传唱的“清泉石上流”,则七分在石——彩石清溪,绘事后素,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这里的石,是历经二十余亿年修炼,名闻天下的泰山石,而仅仅泰山余脉流出的水,便足以成就济南的天下第一泉。这里,却是泰岱之中,桃花之源。
记得元代李孝光的《大龙湫记》,记载山石的色泽时说:“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我一直不解,一方顽石,怎么可能有这般鲜艳浓重的颜色呢?原来历经亿万年来的几运几劫,石头可以多姿多彩,当红色的纹理因溪流之润愈加鲜艳,又在“淖溺润滑”中日夜冲刷打磨,山石的颜色便愈加晶莹剔透起来。可是彩石溪的石头,不仅仅是红如丹砂,当或灰或白、或明或暗的纹理,自然舒展的排列在一起,像极了史前的原始壁画。彩石溪时而流经碎石之间,或以细沙为底;时而流经巨石之上,方圆数百丈,全石以为底。有时一方水潭,在数步之间,呈深浅黄绿几种颜色。站在水浅处,泰山石特有的青灰相间的纹理,在水下涌动。随着溪流的宽狭浅深,天光的阴晴晦明,山体的疏密高低,原本多彩的石头,终于与水体相融乳,调绘成天然的五彩。
走出彩石溪,彩色的溪流渐行渐远,而夕照之下,山体的雄姿却令人震撼起来。它们高大巍峨,古朴浑厚,深黄色的巨石与苍劲的松林累累相间。我独自一人,隔着乱石之岸远远望去,似乎突然回到了史前的洪荒之地。亿万斯年,这里从未改变。这就是泰山,历经亿万年修炼而成的巍巍国山!岱宗魂魄,气象万千,足以让我们高山仰止,取之不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434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