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承认,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力度是在年年加强,但是食品安全却与环境问题一样,给社会的印象是“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中国《小康》杂志社最近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80.4%的民众对当下的食品没有“安全感”;
91.3%的受访者非常关注食品安全事件,超过半数(52.5%)的受访者不满意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
中国消费者的顾虑并非没有道理,据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网消息,中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仅为23%,大部分行业缺乏统一安全标标准。
其中一其具讽刺意味的丑闻,是近期在中国乳业即将出台的中国乳品标准之际,乳业巨头蒙牛赫然传出有其中一批次产品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的新闻。
尽管蒙牛表示已对上述“致癌奶”进行了封存和销毁,但是蒙牛以及中国乳业的信誉再次受创,在上海多家超市里,蒙牛产品出现滞销局面。
过去,人们分析中国食品安全为何久治不愈,往往将问题归咎于食品行业过于分散、小作坊过多难以监控、小商人缺乏长远利益考虑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从2008年多家乳品企业跌入的“三聚氰胺门”,到今年的双汇“瘦肉精”旋涡,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品牌先后卷入的“细菌门”等事件,都说明大企业同样不能让人放心。
此外,有些食品含“毒”,还不能怪责企业或者小商贩,而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从被污染的环境中吸取了“毒”。例如“镉大米”,就是来自镉污染地区的大米。
经常性面对食品安全丑闻,我身边的中国朋友各有不同应对态度。有担心害怕的;
也有人坚决认为都是媒体夸大报道,小题大作——“如果食品真那么危险,中国人口还能有13亿那么多?”更多人的态度是,没办法,我还得活命,难道能不吃么?
如果往深里说,食品安全与环保问题一样,都是发展中不计代价、最大限度追求经济总量膨胀、企图赶超发展的结果。
曾志伟提出要“教育儿童,不卫生的东西不能吃,更不能做”,这是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但他忽略了一个前提条件,在贫困与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人们并没有选择吃卫生食品的权利。
事实上,当前这一两代中国人,很多正是吃不卫生的食品长大的,所以不安全的食品能够继续占有市场。当人们普遍富足后,不安全的食品必然会迅速被消费者唾弃、淘汰。
因此,我总是相信,直接影响大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中国多种问题的集中体现。有朝一日食品安全问题解决好了,中国的一切都已经好了。
在那一天到来以前,大家只能培养乐观心态,承受发展过程的代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322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