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过大年的散文随笔

散文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过大年的散文随笔

  每年吃过腊八粥,老人们就会说:唉,快该过年了。新年在老年人的一声声叹气中,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来。

  春节,一般是从祭灶这天揭开的序幕。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的厨房里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位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是玉皇大帝封的,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只能把灶王的神像请回来,直接贴在墙上。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个人,有的地方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人们尊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就是模仿凡世间夫妻的形象。

  我见过很多灶王爷的画像,上面大都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面还印有“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用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现在的人大都住进了单元楼,灶房里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的确不是很好看,再说都是年轻人,似乎对这种习俗知道的甚少,即便知道点,也不是很重视,不相信灶王的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习俗也被很多人逐渐淡化和遗忘掉了。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一家人;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善行和恶行。送灶王爷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是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刚懂点事的时候,父亲把买回来的灶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巴上。一边涂抹一边还说:灶王爷爷你升天,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随后,父亲把墙上的灶王爷请下来,拿到外面烧掉,算是灶王去见玉皇大帝了。剩下的灶糖自然就进了我的嘴巴里面。我问娘,为什么灶糖很粘牙?娘说,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巴,怕见了玉皇大帝胡说。哦,我糊里糊涂算是明白了一些道理,怪不得人世间有很多人会说甜言蜜语……

  送走了灶王爷,离大年三十就更近了,大人们便逐渐开始采购年货了。年货是不能朝后拖的,买回来的东西都是生的,需要慢慢地制熟,等新年到来的时候,只管去吃就行了。最清晰的记忆就是家里蒸的枣馍了。娘给发好的面团里加了适当的碱面,然后揉匀,搓成大拇指粗的条子,再盘成梅花式样,把洗净泡涨的红枣压在花瓣中间,用剪刀在上面再剪出一些面花,就可以放在蒸笼里去蒸了。蒸熟的枣馍非常漂亮,只是每年的枣馍蒸的少,大都好过了弟弟和妹妹,我只能饱一饱眼福而已。过年前,家家户户都蒸很多的馒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最好。其目的是在新年伊始,不想使用蒸笼,寓意不让家里人出门受气。

  刚开始的时候,蒸出的馒头个个都很漂亮,没过三五天,馒头都干裂地张着嘴,很是难看,吃到嘴里味道也变了。父亲多少有点文化,看见馒头都变了样子,想了一个好注意。将家中盛水的水缸腾出一个,里面留有少量的水,把箅子放在下面,把馒头放在水缸里,盖上木盖,效果确实很好。打那以后,街坊邻居都效仿这种保鲜的方式。提前采购回来的肉类,都挂在厨房里面,等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就开始煮肉了;鱼,鸡也是不能少的。

  “大过年的,为啥不买点牛肉回来?”娘问父亲。

  “没有牛肉,年就不过了吗?”父亲语气硬硬地说。牛肉太贵,父亲真舍不得买,大肉每年都买很多,也算是过了一个肥年。

  娘说父亲,鞭炮和春联是他的最爱,这话一点不假。每年过年前,父亲都会从单位拿回家几幅对联,顺便买五挂鞭炮回来。为什么是五挂呢?父亲有他的安排。腊月二十九午时已过,父亲就冲我们姊妹三个喊道:“未时已到,贴春联了——”语气中带着对新春的喜悦。

  “为什么这个时辰贴春联?”我一边帮父亲贴春联,一边问。

  父亲说:“这个时辰贴春联最好,最吉利。”

  “如果把上下联搞混了,如何区别开来?”

  父亲笑着说:“其实这很简单,对联最后一个字如果是仄声,也就是3、4声的话就是上联,如果是平音,1、2声,就是下联……”

  我默默地听着,父亲一字一句地讲着,感觉父亲是那么的伟大。贴好了春联,父亲就会取出第一挂鞭炮,高高兴兴地点燃。

  每次过年用油锅炸东西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想办法把我们这些小孩们支开,甚至撵到外面去,不让我们呆在厨房里面。怕过年时从我们这些孩子嘴里说出一些不吉利的话语。真的,不吉利的话语有时很快就兑现了,离奇古怪的很,又令人无法解释。父亲板着冰冷的面孔,一脸的惆怅,没头没脑地说道:“咋样,不让你们多说话,你们就是不听。都出去玩吧,等吃饭的时候再回来……”我不解地领着小弟和小妹找地方去玩,娘和父亲在家继续炸着过年要吃的食物。父亲提倡我们出去玩耍,但不能去街坊邻居家,因为每家每户和我们家一样,也都在为过年忙碌着。

  大年三十这一天,似乎和平常的日子没有多大的区别,过年的东西基本已准备妥当,只是为了下午一家人可以吃上饺子而在忙。父母都来自河南,依然没有改变年三十下午喜欢吃饺子的习惯。饺子煮好后,父亲就会端着第一碗饺子走到院子中央,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大手,把碗恭恭敬敬地举过头顶,口中默默有词地说着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然后,把碗中的饺子汤一字型倒在院子的地上,并让我点燃一挂鞭炮。这种父亲心中的礼仪,打我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年年如此,从未间断过。后来,父亲得病,手脚不方便了,这种礼仪就让我去做。“去敬敬天,再敬敬地,希望老天爷保佑我们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就行了。记住,不求发财,只求平安。有了平安,比啥都强。”父亲这样告诫我。这简单的话语,我始终记在心里。看似简单,其实里面包涵着很多意义。这不正是每一个普通家庭都所期盼的吗?和谐、幸福、美满、安康。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2918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