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性喜好云游,爱慕异域的人文风情和美景美食,便经常不惧车马劳顿之苦,或借出差之便,或乘假期空闲,背着行囊外出放飞,以求一饱眼福,一饱口福。
上周掠过南京、青岛、上海三地,因忙于公务,来去匆匆,没时间也没心思去安排胜景旧地重游。
有人喜新厌旧,如此戏言:××景点,初游是先生,再游是狂生,三游是畜牲。我想,此话差矣!不记得是哪位智者说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发现新的领域,而在于拥有新的目光。是的!即便是重游旧地,只要你用心用情,每次登临也同样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和新的感受。
一路追风,山山水水在身边呼啸而过;无缘亲近景点,也就没有福分一览风情美景,虽然有点惋惜,但也并不遗憾,没了眼福,口福却是断然少不了的;不能留下山水游记,也可以回味一下舌尖上的感受。
先说在南京的美食,除夫子庙的风味小吃外,给我印象最深的首推享誉金陵的“红龙大虾”。这是南京人特别喜爱的舌尖美食,据说一年要吃掉1500多吨。
一方的水土产一方的物。菜名号称南京的“红龙大虾”,其实是产自盱眙的小龙虾,又叫淡水龙虾,与我家乡所说的大龙虾显然并不相同。温州酒宴上的大龙虾,每只一般会有1斤多重,长度也比筷子稍长,当然也有特别肥大的,网络上就曾有“3米多长的世界最大龙虾惊现温州”的报道,不知是否属实。而我在南京名商大酒店餐桌上吃到的“红龙大虾”,貌似温州河虾的放大版,但相比河虾体型更加丰满圆润,体色也要鲜红得多。每只个头有60克左右,烹调后其颜色红得令人眩目,在盆中装满叠高,有人比喻其好像“燃烧的火”。
小龙虾的吃法颇有讲究,被形容得十分搞笑,极像一则少儿不宜的荤段子:先是拉着她的手,轻轻吻一口;再是掀起红盖头,深深吸一口;然后解开红肚兜,拉下红裤头,让你尝个够。”
入乡随俗,我也遵照这种吃法,戴上薄膜手套,先是抓着龙虾的大钳,舔舔其味道;再是剥掉龙虾的头盔,用力吸吮虾黄;然后剥下龙虾的外壳,撕开腹节,拽掉尾节,慢慢地去咀嚼品味那甜香相融的脆嫩及香辣的味道。顾盼同桌,个个手上流油,嘴边流汁,吃得啧啧有声、津津有味,联想起那则吃虾的荤段子,不禁莞尔。
尚未吃完一只红龙大虾,我早已眉头紧锁,张口直呼气,觉得舌尖又麻又辣,喉咙也被呛到了,急忙灌了几大口茶水,口中的麻辣味仍不能消除。邻座问我红龙大虾滋味如何,或许舌头有些麻木,我只能含混不清地回答:“辣,辣,辣啊!”引来满桌的哄堂大笑。邻座要我再尝一只,慌忙婉谢,我的舌尖真的承受不了这种麻辣的相待。
南京名商大酒店还有一个特色招牌菜,称为千年秘制“回龙鱼”,当时正值举办回龙鱼美食节,回龙鱼自然成了我们必选的菜肴。服务小姐上菜时,端上了一个硕大精致的景泰蓝火锅,又上了一大盆已切成片状的粉白色鱼肉和一些其他配料,然后把鱼片放入沸腾的火锅底汤,据说这底汤要用10多种中药秘制而成。鱼肉一沸即熟,服务小姐给每人捞上一小碗,接着还放上些许蒜泥、白糖、葱花及一些调料,即可食用了。鱼肉白如雪花,软似豆花,味道特别的鲜嫩、滑爽、醇香,有入口即化的感觉,但令我不爽的又是特别的麻辣。看酒宴上他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两眼发光,只有我两眼含泪(是给辣出来的),不敢闭嘴,喉咙在烧,舌头在烧,嘴唇在烧,每吃一粒鱼肉就要喝大口的茶水,但还是浇灭不了那满嘴的麻辣,仿佛整个口腔在火烧火燎,烟冒三尺。
听服务小姐介绍,“回龙鱼”菜肴还有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恳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其建立大业。诸葛亮为刘备的诚意所动,答应出山,临行前在南阳隆中设家宴招待,菜肴中有鲢鱼火锅,其鲜美让刘备吃得有滋有味,便问此为何鱼?诸葛亮以刘备为汉室嫡亲,又有三顾茅庐之礼,遂答曰:回龙鱼。从此,回龙鱼扬名天下。1800年后,木鱼一介南方草民,也有机会品尝了这刘皇叔当年赞不绝口的美味,怎不感到幸甚至哉!
在南京吃过中餐驱车到青岛,已是晚上8点多钟,好客的东道主在崂山生态美食苑为我们接风。这座美食苑规模很大,绿色植物占地面积达三分之一,被称之为都市的“餐饮绿舟”。在服务小姐的引领下,我们穿越大厅,沿着迂回曲折的幽径一路走去,仿佛进入了南方园林,亭榭精巧玉立,假山玲珑竞秀,一排排芭蕉、蒲葵等四季常绿的热带植物迎风摇曳,在彩幻灯光的照映下更显婀娜多姿。这种融合园林、休闲、美食于一体的餐馆,我曾在海南和沈阳见识过,感觉特别的清雅典致,相比坐在喧嚣的酒馆那就清新惬意多了。
选择了一个被翠竹相拥的亭阁落座,可依稀听到潺潺流水声,乘菜肴还没上来之时,我沿着园内小径遛达了一圈,绿树红花、小桥流水映入眼帘,清新温润的晚风徐徐而来,7个小时行程的疲惫顿时被拂去大半。
海鲜摆满了一桌,有鱼有虾有海参有海贝,有的海鲜连我这个沿海过来的人也不曾见识过。于是,来自东海边的客人便和黄海边的主人打起了口水战,各自如数家珍,炫耀起自家独有的生猛海鲜。
因正值“秋风响,蟹脚痒,正是吃蟹黄的好时节”,好客的主人又特地点了阳澄湖大闸蟹,那橘黄透亮的蟹黄、鲜甜洁白的蟹肉,正如林妹妹黛玉《咏蟹》诗所说的: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真是看着就让人心里馋,尚未动筷已是垂涎欲滴。
不知是事先已有交待,还是青岛菜系原本就是这样,每道菜肴都不显辣,差不多是沪菜瓯菜的风味,我正饥肠辘辘,怎不大快朵颐,再也顾不上自己是什么吃相了。
从青岛回来听到上海的“吴侬软语”时,我们自然又成了“秦淮人家”的老客,欲问又享受了什么口福,待我空闲下来时再来叙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sanwen/1116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