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劝学心得体会1
好久没有在这上面写文章了,最近一直比较忙。虽然有目标,但时而明确,时而模糊。发现时间真的是不够用,刚才看了荀子的《劝学》,高中语文课,学过的,记得当初背的滚瓜烂熟,但其中的道理当时却没有真正理解多少。也学我就是劝学里所说的小人的学习吧,不知去总结,不去检查反省,反思。当时只知一位的不断学习新知识,记得当初每次的文言文的背诵在班上我都基本上都是第一个背过的,也不知当时记忆力为什么那么好,也许是兴趣吧。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学习情景,很用功,但却方法却不是很对,没有一个领路人,带着我,父母在我的学习方面对我的帮助几乎没有。我只能靠着自己慢慢琢磨,也许我是成功的,毕竟在我们农村能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的几乎就没几个人,大多数的儿时玩伴早早就离开了学校去打工了,现在有的都已经成家了。而我还在学校里学习,学校里的其他同学却和儿时的玩伴不一样,上研究生也学对他们某些人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或许他们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走的弯路也不多。所以和他们的竞争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在学校这个圈子里,在这个氛围里,感觉自己与有些人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终日冥思苦想,不如一会的学习;登高可以望远,顺风呼喊可以让声音传的更远;骑马可以行千里;驾舟船可以游弋江河。这些现象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自身的思维和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借助其他外力或外界因素来助长、扩展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善于借助外力或外界因素的人,就是高人、能人,就是君子。如何让自己具有借助外力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在学习中获得知识,从知识中获取力量。在当今生活节奏变快,生存条件更加严峻,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努力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就变得更加重要。以前做设计都是用图版和绘图仪来画图,效率和精度都非常低,绘制一张较为复杂的装配图要几天的时间。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学习,而且要有方法有效率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现在周一,二,四晚上,周五,六上午都上课。周三周四白天去王老师公司实习,周二、五白天要花一两个小时帮盛老师带本科毕业设计学生,给他们开会什么的。周六晚上去做家教,其他时间就在宿舍,实验室或者图书馆度过,过的也算充实,但却总感觉没有真正学到什么东西,学的慢,比如学习VC ,学起来特费力,程序很难看懂,辈说编了,也许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来,耐住孤独寂寞,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阶段的。我应该把自己的计划分得更具体些,能够高效率的学习,不把时间花在无谓的不知不觉就流走的 上网聊天,看电影,浏览那些无聊的网页上,现在是个有网就能知天下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铺天盖地的从网上侵袭而来,关键的就是要把握住自己,别让自己背这波洪水冲的不知所向了。克服懒惰和恐惧的心理,控制住自己的欲望,踏踏实实的学习!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粗心浮气,说得即是这个道理。有目的有计划的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每一件事情,加油!
劝学心得体会2
初读《劝学》,荀子时而言物时而论人,感觉毫无章法。但仔细读过三四遍后,思路逐渐清晰,荀子要告诉我们的是,从了解自己,到修养自己,直至成就自己的过程。
做人最难的是了解自己,好像禅宗参口头禅“我是谁”一样。为了方便我们了解,荀子给我们暂时确定了位置,我是“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我是“冰”,“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如果“蓝”与“水”代表做人的基本标准,扪心自问我做到了么?更不要说荀子所要求的“青”与“冰”代表的境界。
荀子通过地理以及自然现象,一步步展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形成有它的机缘,了解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扩大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超越自我。所以,人区别于牲畜,是因为人具有学习的.能力,但也仅仅是一线的差别:“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有时称人为“行尸走肉”,是因为“无冥冥之志”,若能做到“君子结于一也”,则满足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荀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他老人家非常慈悲而且耐心,从天地间的现象、事理到《诗》、《书》、《礼》、《乐》、《春秋》等纲要,深入浅出的举例论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本该如此”。但我们的人生为何在不断退色(从青→蓝→浅蓝→灰)?为何我们“渐行渐远”远离大道呢?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由于人的根本烦恼贪、嗔、痴的存在,心智被蒙蔽了,对于世间万物所展现的自然规律我们视而不见,圣人所倡导的为人之道我们听而不闻。荀子简要的区分两种为学的态度:君子之学与小人之学。如果仅仅“入乎耳,出乎口”,而没有经过“心”,这样的学习对于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如何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我们应该做到“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在这里,荀子告诉我们如何打破障碍,开启智慧的两种方法。第一,首先要博学,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熟记于心;然后,反省自己的心态以及言行是否符合为人之道,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抛弃;最后,做到心、意、行统一,世间的为人处世尽量合乎于道法。当然还要继续学习、反省、做事,如此反复,心量不断扩大,境界不断提升。
第二,按照类似于禅宗“戒、定、慧”的法门修行也能成功。关于“戒”,荀子反复要求我们,“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关于“定”的境界,荀子描述道“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最后,由定生慧,荀子称之为“应”,“能定然后能应”,能应天下之事,此乃“得大自在”也。
荀子告诫我们,虽然我们生为“人”形,但若不勤于学习,不了解本心,就会与“禽兽”无异。荀子同时告诉我们,经过不断修炼后的为“人”的标准:“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为“人”就已经很难了,但是在《劝学》里,荀子并不仅仅满足于为“人”,因为青要胜于蓝的,如何成为“圣贤”,是他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人如果超越自我就会进入“圣人”的境界,超越自我并不是自己超然于物外,而是应该具有极度谦卑的心态,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是才对。在《劝学》通篇,找不到荀子对于圣人境界的描述,但是他已经为我们指出了成为“圣贤”的必经之路,在开篇他已经提到“学不可以已”!
劝学心得体会3
最近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劝学》。学习过后,细细品味,使我明白了很多,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孙权之所以能建立吴国,与他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孙权并不如诸葛亮那般机智,并不如曹操那般阴险狡诈,但他却能够很好地识人,用人,还很会劝人。当时的吕蒙乃是一介武夫,有勇而无谋。孙权作为一个君王,自然希望手下将领能有勇有谋。但他眼下只有一位有勇无谋的吕蒙,虽然自然着急,但却并没有将吕蒙撤职,而是悉心地劝他要多读些书,最后使得吕蒙才略大增,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
读完这文章,给我最大的启发那就是书的价值。孙权作为一国之君,每天所要处理的国事总是异常的繁多,虽然如此,但他仍拿出许多时间来学习。而吕蒙通过学习,才略大增,最终成为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读书有益的,不然古人有怎么会说“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颜如玉”呢?开卷是必然有益的,你倘若读了万卷书,那么万卷书便会教您领略人生的真谛。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一人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明白事理,也就更能读懂人生,更加珍惜人生。如果我们能做到博览群书,相信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充实幸福。所以我们应当多读书,读好书,持之以恒,必定会有一番大作为。同时,这则故事还告诉了我们,应当听从他人对自己有好处的劝告。如果一个人刚愎自用,不愿意听从他人的劝告,那么他最后一定不会成功。倘若吕蒙不听从孙权的劝告,那么他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最终一定会有一个不同的人生。因此,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当善于听从他人的意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塑造更加完美的自己!
【劝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相关文章:
2.古今劝学格言精选
4.劝学心得体会
7.劝学读后感精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uanxue/2018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