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红军战士穿着刚刚发下的旧棉衣,顶风冒雪前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丰碑课文的主要内容

  《丰碑》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第4篇选读课文,它对应于第四组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同属于“可歌可泣的事,令人震撼的情”这一主题。

  从题目上来看,它跟《金色的鱼钩》、《桥》这两篇课文相似,都是用了比喻、象征手法。“丰碑”本义指高大的石碑,这里当然象征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忠于职守的高大精神。巍巍丰碑,让人心里肃然起敬。

  读完《丰碑》,自然地联想到前面学过的课文《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写的都是发生在长征途中的革命故事。《金色的鱼钩》一文,写的是红军老班长过草地时悉心照顾三个小战士,最后牺牲的事,赞扬的是红军老班长舍己为人、忠诚革命的崇高品质;而本文写的是红军爬雪山时,一位军需处长因衣着单薄而冻死的事情,赞扬的是军需处长舍己利人、克己奉公的崇高品质。从事情发生的时间来看,显然是《丰碑》在前,《金色的鱼钩》在后。

  作者对环境、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所以读来画面感很强。读的时候一幅幅画面呈现在眼前,有“行军图”、“让马图”、“冻僵图”、“发怒图”、“敬礼图”等等。尤其是“冻僵图”和“敬礼图”,当我掩卷闭目,军需处长“镇定安详”的神态和将军庄重的军礼总会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我想:这应是全文最感人的画面了!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故事的情节,去细细品味这些画面吧:

画面一:天寒地冻难行军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要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我最先想到的是需要有御寒的衣物:棉衣要吧?要!棉裤要吧?要!棉鞋要吧?要!当然还有帽子、手套、围巾……然而“装备很差”这四个字跳入眼中,无疑让我心中一冷。“装备很差”!到底有多差?文中没写,但我可以想象:有的战士没有棉衣,浑身瑟瑟发抖;有的战士没有棉裤,双腿直打颤;有的战士没有棉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至于帽子、围巾、手套更是想都不用想了。不仅如此,可能食物也不充足,那冰天雪地的云中山,是不会慷慨地献出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供战士们充饥的;不仅如此,可能由于马匹的缺少,一些军事装备、一些炊事用具等重物需要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或背或扛或挑翻过雪山。在这样的环境中,轻装上阵都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负重登山了。看来,红军队伍除了要面对“寒冷”的威胁,还有“饥饿”,还有“疲劳”,甚至还有“敌人”……这些猜想在文中第二段四个“可能”的排比句中得到了印证。一个拟人化的“吞”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队伍与恶劣环境之间力量的悬殊。在如恶魔般张着血盆大口的环境里,红军队伍就如任它宰割的猎物,随时都会被它吞噬。看来,红军队伍要想翻越天寒地冻的云中山,一个字,难!两个字,很难!三个字,非常难!“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的担忧及文章开头对环境的渲染似乎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文章一开始就交代了事情发生的人物(红军队伍)、环境(冰天雪地、严寒、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地点(云中山)。这些词语在我脑中组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在白茫茫的天地间,耸立着一座陡峭的云中山,山上积雪皑皑,呵气成冰。在这人迹罕至的云中山,在这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已无法找到一条通向远方的道路。这支红军队伍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缓缓前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大冰坨”让我看到了红军队伍走在被冻成大冰块似的云中山上,在这样的山上行走一定很滑吧?可能会有战士不慎滑倒,跌下山谷;“狂风呼啸”让我看到了风如恶魔般鼓着腮帮子肆意地吹着,我甚至还能听到他发出的狞笑声,可能会有战士在山口被风刮下山谷吧?“大雪纷飞”让我看到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遮住了红军队伍前进的视线,可能会有战士因看不清前面的路而失足掉下悬崖吧?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画面二:镇定从容淡生死

  这是描写老战士冻僵的一个画面,因为他“冻僵”了,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静止的。第一遍读这段的时候,我只注意到“单薄破旧”的衣着描写。试想,在如此寒冷的环境,却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那该如何受得了啊!而且对方还是个老战士!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老战士瘦弱的身上穿着一件又小又薄的.单衣,那衣服还因为下雪变得湿漉漉的,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我甚至可以“看”到他的脸色冻得发白,嘴唇冻得发紫,牙齿冻得紧咬。他走累了,想休息片刻,于是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了下来。可这一坐,却再也没能站起来。他被冻僵了!其实在严寒与极度的疲惫面前,是不能久坐的,当人松懈下来,当疲惫席卷而来,当你沉沉入睡的同时,雪山也把你的体温带走了。红军爬雪山时,有不少战士想停下来稍坐片刻,可坐下了再也没能起来。因此有经验的战士总是催促战友继续前行的。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吧?这让我想到了文中第四段“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这句话,将军的喊是否也有这样的用意在里面?

  等我读到下文,明白了老战士的身份是“军需处长”的时候,我起初是吃惊,然后是深深地震撼和感动了。试想:作为掌管部队衣物、军粮的“军需处长”,他是最有机会第一个吃饱、穿暖的啊!可事实呢?他的棉衣呢?让我进行合理的推想吧:可能是他发现一个衣着单薄的小战士在风雪中瑟瑟发抖,于是他脱下了自己的棉衣披在小战士身上;可能是他看到担架上冻得蜷缩成一团的伤病员,于是他脱下了自己的棉衣盖在他身上;也可能是他遇到一个衣着单薄的老战士,他脱下身上的棉衣塞到他手上……那么,促使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出于对小战士的怜爱?是出于对伤病员的关怀?是出于对老战士的关心?还是出于职责的使然?我看,都有可能!然而,在这冰天雪地中让出棉衣,就意味着把生的希望也让给了别人啊!难道他不明白吗?当然不可能!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他比谁都清楚棉衣的重要性。想到这里,军需处长那种舍己利人的精神在我心里顿时高大起来!

  然再细读之后,又有新的发现:那“十分镇定”、“十分安详”的神态似乎违反了常理。一个冻僵之人,他的神态应该是痛苦才对,怎么会是“镇定、安详”的呢?联系他让棉衣的行为,我不得不做出这样的断想:他是义不容辞地让,他是毫不犹豫地让,他是无怨无悔地让!他在让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在让之后更是从容淡定地面对死亡。可以想象,他死前心如止水、无牵无挂,不然脸上不会“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但他死前真的心如止水、无牵无挂吗?一个正常的人,就算他能不惧生死,但在临死前能不想念父母,能不想念妻儿吗?一定有一种超越亲情、超越爱情的情感或精神使他轻轻提起,又轻轻放下了。或许,这是一种对战友的爱;或许,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慈悲;也或许,这是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想到这里,那“镇定安详”的“塑像”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简直成了一尊宝相庄严的佛像了!

  在后来的细读中,我又发现那“无法辨认他的面目”跟“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似乎是矛盾的。既然无法辨认,又何以看出呢?最后还是一个标点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那就是“安详”后面的那个冒号。原来“看”到的神态,是源于看到军需处长动作后的猜想。他死前还抽着烟,似乎没意识到死亡的来临。他真的没准备吗?当然不是,在他让出棉衣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91366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