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有味、别有深意”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情。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2.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和学生玩古诗接龙的游戏,一起背诵一些写山的诗句。)当我们背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心情往往会无端地平静下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向往着山,迷恋着山,寄情于山。今天,让我们跟随着现代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起走进他心中的山。
二、初读,读通顺(勾画、理解有新鲜感的词句)
“山中访友”写的是什么呢?请大家静下心来,自由地朗读课文,碰到你觉得新鲜或生僻的词,用笔画下来,借助字典解决,争取读得正确、通顺。
(出示生字词,正音,识记)
三、再读,读出景(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画面,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出你透过语言文字看到的美景。(生本对话,读文章想画面,体会景美。)明明是古桥、树木、山泉、溪流……题目怎么是“山中访友”呢?看来,“友”不是“友”。
四、三读,读出情(凭借语言体会友情,结合生活,体验友情)
“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
1.学习文章开头,体会“满怀的好心情”。
2.正是这满怀的好心情伴随着“我”,桥不仅仅是桥,在“我”眼里,桥变成了老朋友。谁来读第3段。(相机评价、指导,体会“情深”)
3.“树”一段:你从“这片”体会到什么?(是“我”常来的这片树林,是我的知己。)
4.走入山中,又见知己,能没有好心情吗?“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发出由衷的感慨: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在读中训练句式,体会反问句表达情感的作用)请6位同学读,读出与老朋友打招乎时的“热切”。
5.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即使是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避雨的岩石。请大家自由朗读6、7自然段,感受“我”与山中朋友之间浓浓的友情,体会“我”满怀的好心情。
6.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五、明明是山水树木、花鸟雨露,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都变得含情脉脉、有情有义呢?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1.在读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运用想象,摹仿文中的写法写一写。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请学生自我介绍。
生:拜访的意思。
师:作者拜访哪些朋友,默读课文,如果有什么疑问,一会可以提出来。
生:谁来说说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拜访了哪些朋友?
生:首先拜访了古桥,接着树林
鸟儿
清凉的山泉
溪流
瀑布
白云
还有补充吗?
生:还有雷阵雨
生:还有落叶、落花
生:大自然中每一个都是他的朋友。
师: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山中,读第一二自然段,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你读完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生:刚看课题以为是拜访人,默读才知道是拜访大自然。
师:是啊,明明是拜访山中的一切,为什么题目是山中访友呢?
生:为什么不坐车去?
生:为什么他要踏一条幽静?
师:你从刚才这位同学朗读中你感觉到什么?
生:很轻快
师:你能不能把这种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我觉得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出一走出门世界就是美好的,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充满阳光。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拜访那座古桥,古桥是友吗?请大家默读第三段,嘴是不要张开的,在心里读,很快地读。
学生读第三段。
生:作者认为老桥是他的朋友。
师:文中说“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生:是德高望重的老人
生:德是品德,望是威望的意思。
师: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为什么在作者的心里桥就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读出声音来。
生:因为这座古桥在这涧水上站了很多年。
生:文中说“你把多少行人……”看出作出过很多贡献,还是很谦虚。
生:之所以成为德高望重的老人,是因为老桥很古老。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弓着腰,俯身凝望。默默为人民付出。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92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