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步走来的。
④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⑤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⑥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⑦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们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⑧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⑨“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⑩爸爸告诉我,骆鸵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 ,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相关链接:
我是多么想念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呵。北京而今已物移人非了。可是,随着岁月的荡涤,在我,一个远方游子的心头,却日渐清晰起来。我所经历的大事也不算少了,可都被时间磨逝了。然而,这些童年的琐事,无论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却永久地印在我的心头。
19.题目《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冬阳”是全文 的感情基调;“童年”是全文的主要内容;“骆驼队”是全文的 。(4分)
2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正文所叙述的事:(1) (2) (3) (4)询问骆驼队去处(6分)
21.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其表达效果是 。(3分)
22.有人认为,作为“出版后记”,写到“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就可结束了。请联系正文和相关链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你的理解。 (4分)
23.对本文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说明《城南旧事》出版情况。
B.抒发对故乡北京的思念之情。
C.赞美骆驼们耐得寂寞的品质。
D.表达远方游子的哀愁与伤感。
参考答案
(4分,各2分)19. 温暖(感伤) 叙事线索
(6分) 20. (1)学骆驼咀嚼(看骆驼着迷) (2)想象驼铃用处(3)想替骆驼剪毛
(3分) 21. 排比(1分) 写出骆驼外表难看,气质沉静,强烈地表达了“我”对骆驼的喜爱和钦佩之情。(2分)
(4分) 22.最后一段渲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突出了“我”对童年琐事的怀念;“冬阳”“骆驼队”“童年”这些词,在结构上照应文题,画龙点睛。
(3分) 23. B(3分) D(2分) C(1分)
【童年骆驼队的阅读理解以及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70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