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阅读理解应该针对文章的问题,回答时能用原文整合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因为主观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有没有看懂文章,不是对文章的看法,原文是最接近作者写作意图的内容,用原文或者将原文词、句变化调整后作答可以避免出现错误观点。
绿的歌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关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看到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这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绿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科天,我回到我的故乡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静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是象征着:浓郁的春光,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祖国、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的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绿的歌》阅读题
1、为什么作者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4个字)
2、作者是在什么季节去西山寻找枫林的红叶的?( )
A 初秋 B 仲秋 C 深秋 D 初冬
3、文中写“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这里“临去秋波”比喻 (不超过8个字),抒发了作者 (不超过12个字)的思想感情。
4、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摘录原文回答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指的是
5、“‘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静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作者见到“绿”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的原因。 (不超过30个字)
6、、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离开海为,进入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的一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目的都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是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旬是一致的。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或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于蓝色、红色和绿色以人的品格。
E、文章最后以祈使句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绿的歌》阅读答案
1、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
2、C (提示:从“一闪光艳”、“临去秋波”、“朔风”等词可推断出此时处于深秋季节。)
3、即将凋零的红叶 对枫林红叶喜爱而又惋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大体上泥中融化,来滚滚培养它新的一代。
5、绿是春天、表春的象征者,亦是作者的理想和希望之所在。
6、AC (提示:A文中的“杂色”比喻城市生活的复杂,并无贬义;C项中冰心文中的“红”指代枫叶,龚扑克珍诗中的“红”指代“红花”,二者指代的对象并不一致。)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40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