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 寞
吴念真【台湾】
①阿照跟她的爸爸一点都不亲,就连爸爸似乎也没叫过几次。
②这个爸爸其实是她的继父。妈妈在她四岁的时候离了婚,把阿照托给外婆照顾,自己跑去北部谋生。
③阿照国小二年级的时候,妈妈带了一个男人来,说是她的新爸爸;不过,她不记得那时候是否叫过他,记得的反而是那男人给了她一个红包,以及她从此改了姓。
④改姓的事被同学问到气、问到烦,所以这个爸爸对她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从来都没好感。一直到国中三年级,阿照才被妈妈从外婆家带到北部团圆,而且听说这还是那男人的建议,说以后如果要考上好大学,她应该到北部来读高中。那时候妈妈和那男人生的弟弟都已经上小学了。
⑤男人在工厂当警卫,有时日班有时夜班,妈妈则在同一家工厂帮员工办伙食,早出晚归,一家人始终没交集,各过各的。不久之后,阿照考上台北的高中,租房子自己住,即便假日也很少回去。
⑥外婆在阿照大三那年过世,不过,之后的寒暑假,阿照也同样很少回家。她给自己的理由是要打工、读书、谈恋爱,其实自己清楚真正的原因是对那个家根本一点感情也没有。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亲生的儿子太不成材还是怎样,那男人对待两个孩子有很明显的差别待遇,比如跟儿子讲话总是粗声粗气,对阿照则和颜悦色,过年给的红包永远阿照的比较厚,儿子只要稍微嘟囔一声,他就会大声说:你平常拿的、偷的难道还不够多?
⑦阿照大学毕业申请到美国学校的那年他从工厂退休,妈妈原本希望阿照先上班赚到钱才出国,没想到他反而鼓励她说念书就要趁年轻。阿照记得那天她跟他说:爸爸,谢谢!不过,才一说出口就觉得自己可耻,因为在这之前她不记得是否曾经这么叫过他。
⑧从美国回来后,阿照在外商公司做事。弟弟在她出国的那几年好像出了什么事,偷渡到大陆之后音讯全无,连几年前妈妈胰脏癌过世都没回来。孤孤单单的爸爸也没给阿照增加什么负担,他把房子卖了,钱交给阿照帮他管理,自己住到老人公寓去。
⑨阿照也一直单身,所以之后几年的假日,他们见面、聊天的次数和时间反而比以前多很多。有一天阿照去看他,他不在,阿照出了大门才看到他坐出租车回来,说是去参加一个军中朋友的葬礼。阿照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他一直沉默着,最后才跟阿照说可不可以帮他买一个简单的相机,说他想帮几个朋友拍照,理由是:今天老宋那张遗照真不象样!后来阿照帮他买了。
⑩去年冬天他过世了。阿照去整理他的遗物,东西不多,其中有一个大纸盒,阿照发现里头装着的是一大叠放大的照片和她买的那部照相机。相机还很新,也许用的次数不多,更也许是他保护得好,因为不仅原装的纸盒都还在,里头还塞满干燥剂并且罩上一个塑料套。至于那些照片拍的应该都是他的朋友,都老了,背景有山边果园,有门口,有小巷,也有布满鹅卵石的东部海边,不过每个人还都挺合作,都朝着镜头笑,就连一个躺在病床上插着鼻胃管的老伯伯也一样,甚至还伸出长满老人斑的手臂用弯曲的手指勉强比了一个V。阿照一边看一边想象着他为了拍这些照片所有可能经历过的孤单的旅程,想象他独自坐在火车或公路车上的身影,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踯躅的样子,他和他们可能吃过的东西、喝过的酒、讲过的话以及最后告别时可能的心情。当最后一张照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阿照先是惊愕,接着便是无法抑制的号啕大哭。照片应该是用自动模式拍的,他把妈妈、弟弟、还有阿照留在家里的照片,都拿去翻照、放大、加框,然后全部摆在一张桌子上,而他就坐后面用手环抱着那三个相框朝着镜头笑。照片下边就像早年那些老照片的形式一般印上了一行字,写着:魏家阖府团圆,民国九十八年秋。阿照说,那时候她才了解那个男人那么深沉而无言的寂寞。
(吴念真《那些人,那些事》)
1.文章的题目叫做寂寞,请分析其具体内涵。(3分)
2.文章第⑨段写阿照去看父亲,陪他走回房间的路上,父亲一直沉默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3.小说塑造了阿照和父亲怎样的形象?并谈谈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1)子女与自己有隔阂的疏离感。
(2)亲人不在身边带来的孤独感。
(3)友人渐渐过老去离世带来的落寞感。
(4)被时代、社会抛弃,留守老人院带来的落魄感。
2.(1)推动情节发展。
(2)表现父亲对朋友故去的感伤和失落。
(3)间接体现父亲的孤独。
(4)阿照能感受到父亲的沉默,说明随着与父亲见面次数的增多,他跟父亲的关系有所改善。(答出3点即可)
3.(1)阿照:独立、固执、倔强,不能完全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和家庭给予的温暖。(2分)
父亲:朴实、善良,不善言辞,却深爱着这个家,充满无人理解的寂寞。(2分)
(2)爱,需要表达,更需要细细感受;珍惜亲情,珍惜家庭。(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寂寞》 阅读理解以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374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