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平的学问》阅读题及答案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试题内容:

《平的学问》阅读题及答案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平”的学问

  于兴洲

  “平”字,意味深远,很多字与它相联组成的词语,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代表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

  先人造出的“平”字,最早反映的可能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把非山非丘非沟壑之地叫平地;看到水总是向低处流,注入湖泊之后水面是最平的。类似的现象反复出现,于是逐渐地在生活和劳动中就有了平坦、平道、平川、平台、平原、水平、水流平缓、风平浪静、土地平整之类的词语。再如,在劳动生产有了剩余之后,就开始有了易物交换,交换中就要体现等量和公平,“平”就有了衡量标准的意义。再后,人们把这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平”的概念,引申扩展并运用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都曾把“平”用于表达理想社会的标准。老子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他这几句话的意思是,国君只要遵守“大象”这个“道”,就无往而不胜,就天下归顺,就能让人民过上安宁太平的生活。孔子后半生聚徒讲学,对弟子们讲了那么多,归根结底是教人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平”字的应用更为广泛。人们把日来月往叫平日、平时,把无大灾大难、顺顺当当、尚得温饱的日子叫平安、平顺、平康。人的心情舒畅、踏实、无怨无悔,叫心态平衡或平舒、平实。处事宁静,不急不躁,论事公允,叫平心静气,平心而论。邻里亲友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不分贫富高下,叫平等平交,平起平坐。为官者不摆官僚架子,对人态度和蔼,使人容易接近,叫平易近人。大夫“望闻问切”之后,说很好,脉象属平,叫平脉无病。如果有病,经大夫治好了,恢复了原来的健康状态,叫平复,如此等等。

  就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也需把握“平”的理念。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既要向自然界索取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各种物质,又要“知足知止”,防止滥开发土地,滥挖掘矿物,滥砍伐森林,滥捕杀珍禽动物,以避免土地沙化、物种灭绝、自然生态破坏、水旱地质灾害频发的严重后果。这就是说,对自然界的开发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平”,亦即把开发与保护、索取与使之再生、今世利用与永续利用兼顾周到,保持生态的平衡。失去了这个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就不和谐了、不友好了,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由此可见,与“平”相连的是一个庞大的字的族群。这个族群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渗透在历代中国人心中,鼓舞着人们为追求平等、和平、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

  “平”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心态思维的各种事实都证明,平则公,平则正,平则稳,平则安,平则顺,平则和,平则明等等。一切事物都有趋平性,追求平衡性,向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平”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体现。具体表现有多种情况,可能是互相依赖、互相联合、互相渗透、互相融洽,也表现为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人的心态思维中的矛盾现象,都是在不平到平、平了又发生不平、不平后再追求平,这样循环往复中前进的。每循环一次,“平”的程度就提升一个层次,永无止境。

  ( 选自《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21日 )

  1.下列关于“平”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平”代表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B.先人造出的“平”字,最早反映的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C. “平”的衡量标准的'含义产生于生活中的易物交换,因为交换中就要体现等量和公平。

  D.历代中国人心中追求平等、和平、公平正义,这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从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角度对“平”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把开发与保护、索取与使之再生、今世利用与永续利用兼顾周到,我们人类就会没有水旱地质灾害。

  B.人类要做到“知足知止”,这也是生活中对“平”的理念的把握。

  C.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归根结底就是教人如何做人。

  D.邻里亲友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不分贫富高下,叫平等平交,平起平坐。“平”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有事物都有趋平性,追求平衡性,向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

  B.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既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也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C.“平”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体现,既是互相依赖、互相联合、互相渗透、互相融洽,也是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

  D.“平”在不平到平、平了又发生不平、不平后再追求平中循环往复前进,每循环一次,它的程度就提升一个层次,永无止境。

  试题答案:

  1.答案B.【解析】B项,对应第二自然段“先人造出的‘平’字,最早反映的可能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句可知,题干句少了“可能”,范围错误。A.见第一自然段“都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目标,代表着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可知正确。C.对应第二自然段“就开始有了易物交换,交换中就要体现等量和公平,‘平’就有了衡量标准的意义”句可知正确。 D.综合第六自然段“这个族群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奋斗”可知正确。

  2.答案B.【解析】B项,综合第五自然段“就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而言,也需把握‘平’的理念……后果”句可知正确。A.从第五自然段可知,“没有水旱地质灾害”与“开发与保护、索取与使之再生、今世利用与永续利用兼顾周到”不是必然的联系。C.说的是孔子把“平”用于表达理想社会的标准,不是从人类和自然界关系来阐述。D.说的是日常生活里“平”的表现,不是从人类和自然界关系来阐述。

  3.答案C.【解析】C项,对应最后一段第一句可知,题干中少了“可能”的限制,显得太绝对。A.从倒数第二自然段“一切事物都有趋平性,追求平衡性,向往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最佳状态”句可知正确。B.综合第五自然段观点可知正确。D.综合最后一段“自然万物、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永无止境”句可知正确。

【《平的学问》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1.平的学问阅读答案

2.《学问与智慧》阅读题及阅读答案

3.《怀疑与学问》阅读答案

4.《学问与智慧》阅读答案

5.《梳头的学问》阅读答案

6.《学问与情怀》阅读答案

7.学问之趣味阅读答案

8.学问之兴趣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82613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