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沙之聚阅读答案参考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6—19题。(18分)

沙之聚阅读答案参考

  沙 之 聚(节选)

  张抗抗

  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

  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是一片混沌的金黄。也许最初的创造只是出于一场无意的游戏。千古寂寞,朔风把大山和岩石揉成沙砾,然后又把白灼的细沙重新捏成一座山岩——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壮硕的脸膛上刻着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线条。绵延的山脊如一道锋利的刀刃,挎于腰间、举过头顶。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是没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

  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我读不懂鸣沙山

  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

  ……

  夕阳已完成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中的沙山,如海上飘流的冰峰。烟笼雾绕,白璧无瑕。

  人,生性也许是喜欢玩沙的吧,那是一个童年的游戏,也是成年后过于放纵的渴望。

  于是伙伴们都索性纵身跃入沙海,身体自是滑板,双手代桨,一个个挂在陡峭的沙坡上,前前后后只见憧憧的人影晃动,像一座座移动的沙丘。

  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时刻,我相信永恒。

  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头发里,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为什么这鸣沙山竟然未被络绎不绝的游人踩塌?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耸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有人说,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游人留在鸣沙山上那一行行凌乱的脚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鸣沙山又恢复了原状——杳无人迹的雪峰、缎子般的金沙滩。舒缓而坦然,没有一丝波纹和皱褶。

  是月牙泉的女神,在黑夜里辛劳而奇巧的创作吗?

  是沙漠的精灵,不厌其烦的一个游戏吗?

  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子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每日每日,风都在这样不知疲倦地完成着它手中不朽的雕塑。

  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人们难以察觉风的工作。人们不会知道,沙子也是可以塑造的。不是用强力粘合剂,不是用万能胶,更不是用强于“沙”的水泥,而就是用这无形无状无色无味的风。当人们发现风儿揉捏了修复了再造了沙山时,风,已飘然而去。

  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从不刻意而为,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

  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丁东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16. 节选的文章中二次提到“读不懂鸣沙山”,试分析每一次读不懂的`原因。(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17. 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

  “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答:

  18. 本文的作者借“沙之聚”的景象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4分)

  19, 选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很清晰的,先写读不懂鸣沙山,再写理解“风聚沙”,最后写由此而产生的感悟。

  B.本文为我们展示了鸣沙山奇异的景色,它既雄伟威武,又温情脉脉,虽不断受损,却依旧巍峨,这一切,全赖风之力。因此,作者写沙,实际上是“借沙写风”借景抒情,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C.综观全文,虽然作者意在写风聚沙,写人心之聚,但用了很多笔墨写“读不懂鸣沙山”。这是因为鸣沙山是风塑造的,把鸣沙山的奇异之处,令人读不懂之处写出来,其实就是在写风的力量之大,最后再写“风聚沙”就水到渠成了。

  D.本文寓说理于写景之中,理与景融为一体,含蓄深沉,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E.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这不仅表现在写景的时候作者能写出诗一般的意境,还体现在文章的语言。

  16、第一次:因为“我”没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轮廓分明”,“我”不明白“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

  第二次:因为“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但鸣沙山没有低矮下去。(两问各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7、这里的风显然是代表了一种精神,而沙子则代表了人,当一种精神为众人所拥有时,它就会形成一种凝聚力,把人心凝聚起来。(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8、即借沙之聚写人心之聚,沙之聚需要风,人心之聚则需要一种精神力量。(4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9、(B)(E)(B项“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热爱”不当;E项“夸张”的修辞方法文中没有。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得分)。

【沙之聚阅读答案参考】相关文章:

1.《沙之聚》阅读答案

2.中国之蒿阅读参考答案

3.张释之执法阅读答案参考

4.《绿之赞》阅读及答案参考

5.独立之思想阅读答案参考

6.《相聚》阅读答案

7.《相聚》阅读答案「优选」

8.《沙枣》阅读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884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