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处处有文章》阅读答案

其他类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总结多年的经验,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当然这个程序不光指记叙文阅读,对其他文体的阅读也适用。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处处有文章》阅读答案

  处处有文章

  刘墉

  网上说土耳其人很爱喝咖啡,甚至能用剩在杯里的咖啡渣为喝的人算命。

  何止由咖啡渣能算命,古人说:“见微知著”,从许多微小的征象都能看出大的情势。譬如有一派说法是,任何一样东西,都是经过千年万载演化至今的,所以从每样东西上都能见到天地间的“理”。即使在溪谷里随便捡起一颗小石头,也能推想“它”过去的遭遇。

  上面这许多“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其实都是“格物致知”,也就是从每样“物”上去观察、去思考,得到其中的知识与道理。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订书机,我可以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想:

  “订书机是简单又神奇的东西。很难让人相信,那短短细细,看来一点也不坚硬的订书钉,居然能够一下子穿透上百张纸。我看了许久,终于想通:真正的原 因,是由于它能把力量集中在两个点上,垂直用力。这世上许多人,看来很弱,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才能,却能成就伟大的事业,都是因为他能像订书钉一样,认清目 标,集中全力,不彷徨,不犹疑,奋斗到底。”

  这样不是由小见大,从订书机引申出人生的道理了吗?

  提到订书机,让我想到“圆规”,你也可以用圆规来“格物致知”——

  “小时候,每次走过电影院前的广告看板,上面有圆形的图案,父亲总会指着说:‘你信不信?在每个圆的中间,都能找到一个小小的洞眼,那是圆心,是画 广告的人为了画圆,必须先固定的。有时候他们的圆规不够大,就先在圆心钉一根钉子,再拴上线,线的一端绑支笔,拉着绕一圈,就能画出漂亮的圆。’听父亲说 这话到今天,已经许多年了,但是每次我经过那样的广告看板都会想到他的话,还有他说的‘一个人做事要有计划、要有心,想画个人生的圆吗?先定下你的 心!’”

  你说,这不是一篇既感性又寓理的短文吗?所以写文章一点也不难,只要你如我最近文章中所说的,多读书,而且从“人地事时物”的方向想,加上“格物致知”的功夫,一定能左右逢源。

  最后,让我举个自己在处女作《萤窗小语》中的文章给你看,那居然是我学生时代从标点符号里领悟的——

  生命就像一篇文章,在文章结尾有些人用的是“句点”,有些人用的是“叹号”,更有些人以“问号”来结束。

  孔子、孟子是圣人,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所以用的是句点;岳飞、王勃,壮志未酬身先死,所以是叹号;至于不知为何来到这个世界,又懵懵懂懂过一辈子的人,只好以问号来结束了。

  说了这么多,总归一句话:“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只要你肯用心,多观察,俯拾都是妙文佳句啊!

  12.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文中着重阐明的道理。(3分)

  13.文章开头为何从喝咖啡、看石头说起?(3分)

  14.作者选的“订书机”“圆规”和“标点符号”这三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特点?针对的是什么读者?(2分)

  15.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在本文中,“见微知著”“由小见大”“格物致知”三个词语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B.全文由“见微知著”的现象谈到“格物致知”的方法,最后作总结,符合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C.作者以亲切的口吻,平等的态度跟年轻人讲如何写作,让读者读起来更容易接受。

  D.文末“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告诉人们:每一个微小的事物都是美丽的。

  16.请用作者所教的“格物致知”的方法,结合下面的示例,从下面三种常见事物选择一种,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30字以内)(3分)

  铅笔 橡皮 尺子

  示例:圆规——定下心,人生就能画出完美的圆。

  ▲ : ▲

  《处处有文章》阅读答案

  12.(3分)只要留心观察、思考,就能得到许多知识与道理(就能写出好文章)。(2分,核心词为“观察、思考”,表达意近即可)

  13.(3分)①引出下文的观点;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观点。(答出一点得1分)

  14.(2分)选用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 针对需要写作文的年轻朋友。(每问1分)

  15.(3分)D

  16.(3分)示例:铅笔——不剥去华丽的外表,就无法书写人生。 橡皮——抹去错误,需要消耗生命的长度和宽度。 尺子——自身正直,就有资格评量他人。 (符合事物特点1分,包含生活道理1分,表达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7918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