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敢读书”
①作家王蒙说过,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要老读比你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此番话语,颇耐人寻味。
②为何言“敢读”?是因为这些书对于读者是“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既然“不完全能够把握”,心里难免会担心和畏惧。其实,就如孩子学走路一样,一开始总会跌跌撞撞。然而,恰恰是跌跌撞撞地不断积累,才能渐渐摆脱大人扶助,学会独立行走。读书亦然,如果一直“读比自己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不要说难以进步,说不定连原来的那点知识积累和对于世事的悟性老本,也会因之而销蚀。从这个意义上说,“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啻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③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要啃下来,就得花工夫。不聚精会神、刻苦钻研不行,不甘当学生、虚心请教不行,不勇于质疑、善于积累不行。“啃”读的过程,就是科学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这般“啃”读,必引导人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获取知识,并渐渐登上智慧的殿堂。
④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假。依据是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又怎么能进贡给汉室大象?暂且不论结论正确与否,调动已有知识并多方求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坚持这般读书,不仅会有效地链接知识点,逐渐编织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还能帮助自己积淀刻苦攻读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举一反三的悟性以及善读善成的信念。
⑤哲人说过: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读书,就要站在“巨人”中间,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书籍的“巨人”,正是那些“人类各个时期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最高智慧的结晶和精神丰碑”。一个人,若能坚持读经典,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⑥真要做一个“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的人,必须求知若渴,否则便是空话。天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勤读书,多读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才能气象宏阔、满腹经纶。
(摘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22.选文提出一个怎样的观点?(2分)
23.作者在③~⑤段中给出了啃下“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的建议,请分别找出来。(3分)
24.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写出下列句子双引号的作用。(2分)
(1)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要啃下来,就得花工夫。( )
(2)“啃”读的过程,就是科学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 ( )
参考答案:
22.要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
23.第③段建议:①聚精会神,刻苦钻研;②甘当学生,虚心请教;③敢于质疑,善于积累。(1分) 第④段建议:调动已有知识并多方求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1分) 第⑤段建议:坚持读经典,坚持要站在“巨人”中间,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1分)
24.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读者阅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比作“孩子学走路”,论证敢读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敢于读那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这样才会有进步。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25.(2分)(1)表示引用 (2)特殊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ta/1734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