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沁园春雪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3篇,欢迎大家分享。

沁园春雪教案 篇1

  一、导入: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猜一个人名,谜面是一首诗,谜底是一位领袖的名字: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代风流人物//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老师所说的这位领袖是谁?

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1、听读诗歌,注意字音,划出节奏;初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豪迈、热爱、赞美)

  2、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思考:本文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板书上:写景 下:论史) 文中哪一句话讲将上下阕内容联系起来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三、品读诗歌,想象画面

  1、过渡:“江山”的 “娇”体现在哪些具体的景物上?(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这些景物,为我们展现了许多画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画面,朗读相关语句,借助联想与想象,用所给的句式描绘出来。

  “读 ,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

示例:

  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祖国北方,辽阔大地,坚冰封冻,雪花飞舞在万里长空,是那样的白,天地间纯然一色,好一个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备用:等到放晴的日子,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雪山巍巍,云海茫茫,苍松郁郁。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妍丽动人了!)

  2、过渡:通过想像和再现画面,我们读懂了诗人,读出了自己。文中许多词语形象,精辟,优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词语,品味其妙处。

老师觉得:

  “山舞银蛇”的“舞”用得妙,因为它富于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既写出了大雪飘飞中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动感,又写出了诗人情感的跃动,使我们眼前展现出了一幅的生气勃勃,奋发向上自然图景。

  3、纵观上阕,作者笔下的北方雪景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板书 壮丽 雄奇 热爱 赞美 )

  过渡: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把握诗情。

四、悟读诗歌,理解主旨

  1、过渡:是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哪些英雄?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随机引导到历史人物)

  2、在作者眼中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谁?明确:“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齐读。

  3、如何理解这句话?下面我们看一段材料,请结合材料中有关写作背景,同桌讨论,说说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

  背景链接——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在党和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准备率领抗日先锋队开赴抗日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苍茫大地和祖国的大好河山,胸中豪情激荡、心潮起伏,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诗人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词。

  4、交流后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句,读出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理答并归纳板书:歌颂当代英雄 必胜信念)

  5、小结:

  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伟大气概和必胜的信心,所以他眼中的雪景才会如此大气磅礴、宏伟壮观、雄奇壮丽。正如王国维所论: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也就是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结合板书讲述:所以,本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齐读全词,体会作者博大宽广的胸怀和雄伟旷达的气魄!

  6、老师寄语

  是的, “天下者,我们的天下;

  国家者,我们的国家;

  社会者,我们的社会;

  我们不说,谁说;

  我们不干,谁干!”

  同学们,让我们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诵读诗词,准备开一次朗诵会。

  品读诗词的方法

  方法一:联系诗人及写作背景,体悟诗情。

  方法二:抓关键词句,通过吟诵把握诗情。

  方法三:展开想像,再现画面,读懂诗人,读出自己。

沁园春雪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词的.一般特点。

  2.学习诵读、鉴赏诗词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词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品味词中所蕴含的诗人对大好河山热情赞美之情,体验革命领袖毛泽东的胸怀。

  二、学习过程

  1.整体感知。

  播放配乐诗朗诵《沁园春·雪》,大家边听录音边跟着高声诵读。

  思考:(1)课文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2)上下阕内容、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2.小组讨论。

  (1)哪些词要重读,哪些词之间要停顿?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2)试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业绩,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评价他们的。

  (3)读了课文,我们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样的情绪?

  3.小组交流。

  三、拓展练习

  下面这首毛泽东的七言律诗是与《沁园春·雪》在同一时期写的,请结合课文并按要求解答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长征》与课文在内容、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2)诗中对偶句有哪些?

  (3)诗中作者把“五岭”、“乌蒙”分别比做什么?突出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相关链接

  1.本词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黄河边一个小山村袁家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亲自视察地形,眺望祖国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沁园春·雪》。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结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绘出瑰丽多姿、生机勃勃的北国风光,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赞颂和无限热爱之情;下阕议论结合抒情,寓情于议,在谈古论今之中,感情逐渐升华,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词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精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2.有关这首词公开发展的背景。

  这首词作于抗日战争前夜,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当时日本刚投降,抗日战争已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蒋介石却在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了《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毛泽东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在重庆遇到了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赠给他。第二天便发表在重庆的《新华日报》上。

  3.词的一般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句子、字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沁园春》等。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题目,写在词牌的下面。如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题目。

  4.赏评摘要。

  此词的上阕虚实结合,其中“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三句虚写,把读者带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娇艳动人。这里,表面上是在写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实际上是作者对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预见,表现了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博大胸怀和乐观精神。

  5.有关“对偶”。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表现意义相关或相对的内容的修辞方法。古诗词中,律诗要求二三两联用对偶,有些词牌也规定某些句子要用对偶。《沁园春》要求上片第四、五句和第八、九句分别用四字对,下片与上片对应之处同样要用四字对。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则有新突破,除上联第八、九旬用了四字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外,在上下片分别运用了“八字对”:“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些对偶句,气势磅礴,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博大胸襟。

  6.有关诗词的的诵读与学习。

  诗词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读,在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达到成诵。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人手,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熟读而成诵,有利于记忆和积累古代词汇和千万年来久为人们传诵的名诗名句,也有利于培养语感。诵读的过程,也是对作品进一步消化与理解的过程,在诵读中揣摩探究,咬文嚼字,结合联想和想像,有助于对作品进行判断和评价。

  自主学习诗词时,可采用“认读——研读——赏读”的方法。认读是自学的基础和前提,要借助工具书,参看课文注解,做到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研读是阅读的重点,重在把握全文,整体感悟,它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和技能的学习;赏读是阅读的高层次消化和享受,其操作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获得情感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

  怎样理解古诗词,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阅读的方法。吟咏诵读,品味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情画意,联系写作背景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古诗词中,往往有不少名句。这些名句,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精华,它们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是作者智慧与思想的结晶。学这些名句,要善于涵咏品味,体悟其文内诗内之意及其言外之意,更须铭记在心,因为它们还会成为你以后的人生财富。

  7.《苏幕遮》诗词赏析。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词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秋天寥廓苍茫、零落凄清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离愁别绪。苏幕遮,词牌名。

  上片描绘秋色。

  “碧云天,黄叶地”勾出秋季景色的特点:秋高气爽,碧空万里;金风阵阵,黄叶翻飞。这两句一写“天”,一写“地”,为读者勾出了一个清澈剔透、色彩绚丽而又广阔无际的秋色图。

  接着又以天水相接,斜阳映山来描绘秋色。“天接水”写眼前景的浩渺无际;“斜阳”点明傍晚时分,落日余晖,彩霞万里,映得满山红遍,水天一色。就在这千里秋色、满日斜晖之外却是那远接天涯的芳草。芳草,暗指作者的家乡,隐喻着离情。芳草延伸遥远,无边无际,所以词人觉得它似乎比斜阳更远;斜阳尚可见,而故乡不能见,因此备觉伤怀,无怪乎要“芳草无情”了。

  词的上片从山引出斜阳,从斜阳引出芳草,从芳草的远在斜阳之上,转而直抒胸臆。目光越来越远,感触越来越深,最后才逼出“芳草无情”四个字,这不正是在一片萧瑟秋景的映衬下,伫望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愈见其深邃沉挚了吗?

  下片直抒胸臆。

  “黯乡魂,追旅思”是总写乡愁。这个“追”字是紧紧追随、缠扰不休的意思,它突出了思念家乡之情无尽无休。下面分写这个“追”字。“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是说除非夜里,才能摆脱“愁思”,才能得到慰藉,此外,不管何时,都是愁苦不宁的。“明月楼高休独倚”就是说,即使明月照高楼,清景无限,你也不要去倚楼远望,因为再望也望不到家乡和亲人;何况一个人“独倚”,会更增加惆怅。这就更深一层写出了乡思之苦。

  那么,“何以解忧”呢?“唯有杜康(酒)”了。可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两句便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同义语,而含蕴更深,愁情更重,终于掉下眼泪。

  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景,抓住秋天的特色,着意渲染,色彩绚丽,而又意境开阔;情,是思念故乡之情,围绕着愁思的“追”字,总写分述,层层展开,深沉缠绵,酣畅淋漓。因此,前人评这首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8.歌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qinyuanchun/40612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