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创作背景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随堂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夜晚)、地点(浔阳江头)、人物(主人和客人)、事件(主人送客人)和环境(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2.“无管弦”三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pipaxing/115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