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平凡的世界》导读鉴赏

平凡的世界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引导语:《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

《平凡的世界》导读鉴赏

  一

  1975年~1985年,是我们父辈的青少年时代,这十年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间密集着一个个影响中国命运和前途的事件:“四人帮”篡党夺权、“批宋江”、“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周恩来、毛泽东、朱德三位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逝世、“四五”运动、“四人帮”的覆灭、唐山大地震、两个“凡是”、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等。在这十年当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处在“文化大革命”之后百废待兴的时期,人们的生活在温饱线上徘徊,人们的思维方式开始从战争思维慢慢往建设思维转变。而且,无论是国家政策的决策者还是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未来生活的判断和把握都处于尝试阶段,因为建国以来长期的阶级斗争使人们在面对新的政策指令的时候犹豫不决、小心谨慎。总之,1975年~1985年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最关键的时期,也是社会状态最复杂、人们的观念转变最艰难的时期。同时,各种社会形态、生活形态、思想形态千姿百态且又交叉渗透,纵横交织。在这种社会中活跃着的年青人,与现在的我们相比,他们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的?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他们怎么思考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刻画几个青年人的命运,并通过这种命运来全景式的反映这一社会大转型时期的生活变迁,无疑是非常困难的。首先,需要历史知识积累,要全面了解这一时期都发生了什么,每个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其次需要文学积累,就是怎么将这些历史知识转化为故事情节;再次需要生活积累,能够体悟这段时期的生活;最后,还需要超凡的整合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在一部作品里容纳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要做到并非易事,而在没有电脑的条件下全凭手写完成这样浩繁的工程在今天看来简直难以想象。令人叹服的是,这一切路遥都做到了。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所有的积累,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全部写作,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就这样诞生了。

  路遥(1949~1992),陕西省清涧县人,1949年出生于陕北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郭家沟村的伯父。“文革”中受到影响,直到1969年底才回到家里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包括做了一年小学教师。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92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1980年发表《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人生》因改编为电影而引起巨大轰动。1988年完成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并于1991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小说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开始连播,在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排队购买这部作品的现象。《平凡的世界》在读者中的巨大影响至今绵延不绝。

  在三年的准备阶段,为了史实准确,他查阅了1975~1985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为了长篇小说的结构,他三次阅读《红楼梦》,七次阅读《创业史》;为生活积累,他四处奔波,深入到乡村城填、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写作过程更是充满了艰辛,艰苦的写作环境和受虐狂似的自我约束使得百余万字的写作几乎耗尽了路遥的心血。到他写完这部巨制的时候,他的思想甚至一度不能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连过马路都需要人搀扶。

  二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六卷,洋洋百余万言,涉及的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发展纵横交错,兼具社会生活的广度、历史的厚度和人性的深度。路遥在他的创作手记《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这样谈到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构想:“这部作品的结构先是从人物开始的,从一个人到一个家庭到一个群体。然后是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的纵横交叉,以最终织成一张人物的大网。在读者的视野中,人物运动的河流将主要有三条,即分别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中心的两条“近景”上的主流和以田福军为中心的一条“远景”上的主流。这三条河流都有各自的河床,但不时分别混合在一起流动。而孙少平的这条河流在三条河流中将处于最中心的位置”,同时,三条线索又如齿轮般绞合在一起,每一个的运动都构成另外两个乃至整个生活的原动力,而“整个生活就是河床,作品将向四面八方漫流——尽管它的源头只是黄土高原一个叫双水村的小山庄。”小说正是按照路遥的这个构想发展的。以在农村劳动的孙少安为主线的双水村的生活;以外出上学和打工的孙少平为主线的城镇生活;以干部田福生为主线的领导阶层的政策决策,三条线索各自牵引着自己的人物谱系和话语体系,时而分流时而汇合,使得从乡村到城市、从普通农民到政府高官,中国社会改革从萌芽到历史走向等所有的内容都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有机而宏大的整体。路遥通过描写农村经济政策调整涉及的城乡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变化,支撑起历史庞大的骨架,《平凡的世界》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尤为难得的是,这样宏大的主题和宽阔的架构,并没有流于空泛,而是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情节、饱满细腻的细节,跃动着个性鲜明、亲切可感的人物形象。

  其中,主要人物孙少平是最具光彩的人物,甚至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喜欢《平凡的世界》都是因为孙少平。

  孙少平是一个穷困的农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识的农村青年,表面上看,他与路遥在《人生》中塑造的高加林有着同样的命运。然而,孙少平更加务实,更加勇于听从精神的召唤。无论是吃着高梁面馍、喝着剩菜汤的高中生活,还是下地务农的农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后的打工生活,孙少平身上都昂扬着精神的高傲、挥洒着灵魂的矜持。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充盈让孙少平的生活始终五味杂陈。而生活考验的不断加剧和知识视野的不断拓展,也造就了孙少平保尔般的工作热情和圣徒般的道德修养。面对歧视他忍辱负重,看到不平他拔刀相助,关键时刻不计前贤等等,自身的物质穷困根本没有成为他道德修养的束缚,反倒映衬出他人格的完善。而他的爱情选择也显示了他的个性特征。面对高干子女、大学生田晓霞,他没有逃避、也没有感到自卑,他的精神高度足以和她站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哥哥孙少安对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的拒绝成了孙少平的一个反衬。而最终他拒绝金秀的爱情回到惠英的身边,同样是他圣徒精神的延伸,强大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感促成了他的选择。此时,哥哥孙少安的选择似乎又变成了他命运的前奏。小说就是这样,始终在关注着一种务实的生活,但又始终寻找着人生飞扬的可能。

  在孙少平身上,个人奋斗精神始终飞扬,冲破土地束缚,用知识和理想改变命运的积极态度一以贯之。在孙少平身上,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都尽情展现。而围绕着他的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他在面对个人命运时候的每一次选择都让人精神升华。由此,也使得《平凡的世界》带上了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而孙少平个人生活的变迁,也充分展现了路遥最为关注的“城乡结合部”的生活。孙少平几近完美,他的务实、强悍和对于个人生存价值的自信与追求至今都感染着广大的青年读者。

  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生活多苦难的路遥在塑造这个同样命运多舛的人物的时候,所流露出来的情感完全不是压抑已久的愤懑、焦躁和阴郁,也没有带着出身底层而对社会充满了敌视态度的反抗者姿态,相反,在极度的困苦之上,路遥赋予孙少平的是美丽的、浪漫的诗意。同样,哥哥孙少安的婚姻生活、他和田润叶没有结果的爱情、妹妹金秀的善解人意和志同道合的爱情,一家人相濡以沫的亲情等等,也都带着美丽的诗意。这正是路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写出平凡世界的人生苦难之后,能够在苦难中升华出人生的意义,而且,能够将人在苦难之中所造就的善良、无辜和爱写得浪漫温婉。这里面其实有路遥本人生活的影子,他经历的苦难,遭受的穷困,催促他不断学习、不断对外部世界充满向往,而在这个过程中,路遥也培养、造就了一个宽阔、高傲的胸怀。这种胸怀赋予整部小说诗性的气质,这种气质进而使得这部小说,在历史早已远去、人物的生活环境早已陌生的今天,依然拥有大批的青年读者。对很多青年人来说,《平凡的世界》甚至使他们终生受益。

  哥哥孙少安是奋斗精神的另一个代表,与孙少平追求飞扬的生活不同,他的沉稳和精明都是内敛的。长子的家庭责任和过早的承担世事,使得孙少安难以走出土地和家族的束缚,变成了农村变革的先觉者。与此同时,他的爱情和婚姻也都遭遇了挫折。最终,孙少安在初尝成功滋味的时候不得不(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面对妻子的去世,正如孙少平在享受爱情甜蜜的时候不得不接受田晓霞的突然死亡一样,唾手可得的完美生活消失殆尽。路遥对于人物命运的安排,仿佛始终遵循着这样的观念:生活是悲喜交加的,一时的艰难和一时的顺遂都不足以成就完整的人生。这样的认知除了来源于动荡社会之后人们的生存预警之外,更有中国传统哲学“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的生存智慧,这种传统至今不决,这同样构成了《平凡的世界》永恒魅力的一个方面。

  三

  路遥的作品在读者群,尤其是青年读者中,影响很大,从这部作品产生之初到现在,读者已经难以计数。究其原因,这与他关注城乡交叉地带的写作题材以及个人奋斗的故事有关,同时更与他作品的可读性强息息相关。

  《平凡的世界》以传统的价值观念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为主,注重故事的连贯性,注重完整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又不放过情节上的浪漫主义因素,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小说。路遥是抱着巴尔扎克式的“时代的书记官”的态度来写作的,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于以田福生为代表的领导层的描写上,客观、准确、真实,由细节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和人们观念转变的艰难程度。正如路遥所说:“作家最大的才智应是能够在日常细碎的生活中演绎出让人心灵震颤的巨大内容。”因而,单是惊心动魄的情节还不够,还要有对于生活的深刻体察和洞察,然后用现实主义的笔法将这种体会整合到情节中去。这样,小说就兼具了恢弘的构架和饱满的细节。

  实际上,这种写法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坛上是很“另类”的。在当时的文学氛围中,先锋小说大行其道,自从以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爆炸文学”走进中国以后,各种外来的文学观念和洋派的创作手法纷至沓来,传统现实主义写法显得寂寞落伍,甚至文学理论界都出现了“现实主义写法过时了”的声音。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现实主义在落寞状态下的胜利,这种胜利更加印证了路遥的观点:创作方法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任何创作方法都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问题不在于用什么方法创作,而在于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艺术的平庸”。

  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笔法和路遥“为人民”的创作哲学相结合,形成了小说雄浑壮丽的美学格局。《平凡的世界》仿佛一部恢弘的史诗,凝聚着雄浑的社会交响、宽阔的人性胸怀、绚丽的人生色彩和丰厚坚实的苦难底蕴。老辈人厚重而沉实的人生苦难,年青人浪漫瑰丽的人生想象和朝气蓬勃的行动能力,以及从生活中得来的人生思考都构成了这种美学格局的一部分,成就了这样一个犹如黄土高原般起伏变化、又如大河般壮阔雄浑的文本。

  同时,路遥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的典型化。且不说孙少平等主要人物,就连次要人物也非常典型,比如农村“革命家”孙玉亭,就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还有支书田福堂,他的自命不凡和谨小慎微,是农村干部的典型。还有区委书记苗凯、秘书张生民等等。这些人物都带着他们身份的标签,一举一动都让人一眼看出他们的职业特点和由职业特点所形成的行为方式特征,从而探索各式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文化心态,传导时代的律动。

  小说的语言朴实厚重,渗透着作家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流畅的故事叙述中,经常会出现有关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点睛之笔出现,比如“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人的生命力正是在这样的煎熬中才强大起来的。想想看,当沙漠和荒原用它严酷的自然条件淘汰了大部分植物的时候,少女般秀丽的红柳和勇士般强壮的牛蒡却顽强地生长起来——因此满怀激情的诗人们才不厌烦高歌低吟赞美它们!”这些至理名言,都是笔之所至,水到渠成,它们甚至被许多读者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南。同时,陕北信天游古朴忧郁的情绪和单纯明朗的表达方式,以及他们丰富的日常语言,都成为小说的语言素材,赋予了书面语具体可感的形象,也增添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总之,《平凡的世界》已经成为当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透过它,不仅可以了解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更可以体会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体会苦难生活中的精神力量和人性光辉。更为重要的是,《平凡的世界》时时处处都在激发人的思考:怎样的人生选择是适合自己的?如何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精彩?人生的价值何在?这种思考不是文本强加给任何人的,而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发思考的问题。而这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引导的效果,正是经典作品的生命力所在,这种生命力可以超越时空、超越任何差距,亘古绵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pingfandeshijie/29831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