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中顶真
顶针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英文 anadiplosis),指用前一句结尾之字(或结尾之词)作为后一句开头之字(词),使相邻分句蝉联。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对联手法,也很能体现汉字的特色。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木兰诗中顶真 ,欢迎阅读。
木兰诗中顶真
1.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古典诗词中顶针手法
顶针是古典诗词常见的修辞艺术手法,其基本格式是用上句末尾的字词移作下句开头的字词。若用一连串的顶针的句子首尾相连,就构成了连环套般的结构形式。更有在组诗的连章之间,以整句的形式构成顶针,首尾相连,蝉联而下,构成一种大连环,这又被人称为连环法。顶针连环,使得诗中结构严密,环环相套,一气流转,音韵和谐。
一、比邻断续式
在相邻的句间某处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或在断续处采用顶针修辞的现象。
汉代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起头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作者借著景色的`铺陈,引发妇人触景生情,对远离家乡的丈夫的思念。“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中的“远道”,“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中的“梦见”,以及“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中的“他乡”,都是修辞技巧中的“顶针”句法。这样的连缀句子的方式,使得全段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体现了绵密的情思。“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运用了起兴和对比的手法,写女子寒门独居,表现其孤独和凄凉的感情。最后一段,情节发生了转折。忽然有客从远方带来丈夫木质双鲤鱼夹封的信函,呼儿差封解除了她的思念之苦,而在书中也获得了远方传来的,对她坚定不移的情意。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完全随着抒情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文字质朴自然,情感真切悠远。
二、通篇连环式
通篇运用一连串的顶针句环环相套的这种形式,称之为通篇连环式。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是一具有民歌风味的诗作,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展开情怀的抒发。白云自由不羁,高举脱俗,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从首句“楚山秦山皆白云”起,这朵白云便与他形影不离,随他渡湘水随他入楚山里,直到末句“白云堪卧君早归”,祝愿他高卧白云为止,可以说全诗从白云始,以白云终。读者似乎只看到一朵白云的飘浮,而隐者的高洁,隐逸行动的高尚,尽在不言之中。句式上又多用顶真修辞手法,即下一句之首重复上一句之尾的词语,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增加了音节的流美和情意的缠绵,使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
三、连章蝉联式
连章蝉联式是指在组诗中,下一章的首句与上一章的末句构成顶针,蝉联而下,直至末章的形式。
王安石《忆金陵三首》
覆月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舟。
三首诗之间,运用顶针,蝉联而下,既能各自独立成章,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之巧,实在是妙不可言!
【木兰诗中顶真】相关文章:
3.木兰诗里的顶真句
5.木兰诗中的互文
8.木兰诗中通假字有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ulanshi/2925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