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改后被调整移到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仍是经典的传统教学篇目。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梦境解析

  我课改前、课改后都听过一些高中老师对这篇诗歌的课堂教学,总的来看,他们在本文解读上依旧思维单一,在鉴赏角度上缺乏开发创新,究其原因:一是受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的束缚,二是对文本本身的解读不够深入。许多教师都是依照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观点来讲解:“梦游”就是“梦中游”;“天姥”即“梦游”的地点——天姥山;“吟”即一种诗体形式;“留别”即表明此诗是留给为自己送行的朋友的;认为“梦游天姥”就是记叙诗人在梦中游历天姥山的一个“梦境”,因而全诗富有浪漫的色彩、新奇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浑的气势等等。这些看似言之有理,但关键之处其实不然。尽管有一种文艺理论观点认为: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白日梦”,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家做“白日梦”的过程。但我却不认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是在讲述一个“白日梦”,全诗也不是在记叙的一个“梦中”游天姥的“梦境”,而是在表达诗人蕴藏在心中的一种“梦想”与追求。

  众所周知,“诗言志,歌抒情”。解读一位古人如何通过诗歌来言志抒情,有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知人论世”,即要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李白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和复杂心情中写作出《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呢?综合有关研究资料来看:李白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5岁时离开四川,开始了长达16年的漫游生活。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任供奉翰林,并常陪侍在皇上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的敏捷诗才,赋诗纪实,向人夸示。李白一方面因为得到了玄宗的高度宠信,另一方面也因为自己放浪形骸、不愿趋奉权贵,因此遭到了朝中某些同僚的嫉恨、排挤与诋毁。据说,李白有次“奉诏醉中起草诏书,引足令高力士脱靴,宫中人恨之”(《李白年谱》),于是有人到玄宗那里去诽谤李白,导致玄宗疏远李白。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唐玄宗拿出一笔“补偿金”就把李白从朝中解职辞退了。李白出了翰林之后,来到他在山东东鲁的家中居住了一段不长时间,第二年,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李白就告别东鲁家园,又一次地踏上了漫游的征途。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最核心内容——诗中所言明的“志”和所抒发的“情”到底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诗歌的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应是李白对其所言之“志”、所抒之“情”的“画龙点睛”!如果有了这个共识,往下我们就好对《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进行具体解析了。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梦”不是“梦中”之梦;李白的“梦”游并非是在“梦中”游,而是一种“梦想”游。有人一定会追问:有什么依据说诗人写的“梦”游不是“梦中”游而是“梦想”游呢?我下面将先按照常理、再依据文本来回答有人提出的疑问。

  我们先按照常理来看:

  “梦中”的“梦”,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无意识状态,其“梦中”的内容多是画面芜杂、呈现无序、缺乏内在联系的零散印象;而“梦想”的“梦”,则通常表现的是人的一种有意识行为,其“梦想”的内容常为目标集中、表达有序、具有逻辑层次的想象过程。

  “梦中”的“梦”,只是一种以“刺激-反应”为基础的正常生理现象;而“梦想”的“梦”,则是一种以联想与想象为基础的特殊心理现象。

  “梦中”的“梦”所呈现的只是人对过去的某种生活回忆;而“梦想”的“梦”所体现的则是人对未来的某种精神追求。

  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再依据文本来看。原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youtianlaoyinliubie/17588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