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王维与孟浩然隐逸思想之迥异及原因

孟浩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导语: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受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儒道佛思想影响,二人最终都走上了隐逸之路, 然而其隐逸思想存在着差异,这与二人的阅历、心态、性格等的不同有密切关系。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观此二人一生,都走上归隐之路,其诗歌亦多表现诗人返归自然、怡情养性的审美情趣和隐逸山野生活的闲情逸致。王孟隐逸思想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二者隐逸思想的差异性与个人性格气质、人生阅历、审美趣味等有关。

  一、“王孟”隐逸思想之成因

  首先,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文人的“入仕”情结与仕途不畅之间的矛盾冲突激烈碰撞后,诗人内心调和的结果。

  儒家思想及儒家文化深深影响着封建时代的文人,入世性是儒家思想的显著特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个儒生的座右铭,积极入世,以自己所学建功立业,践行“学而优则仕”,几乎是每个儒生毕生之所求。

  王维(公元701--761 年),孟浩然(公元689 --740年),参与社会活动正是开元、天宝盛世时期。经济的繁荣及国力的强盛,成就了唐代士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科举制的推行拓宽了仕进道路,让更多的寒门学士有了仕进的可能,进一步激发了知识分子的参政热情。参加科举,积极干谒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王维自幼聪颖过人,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十五岁独自游学长安,超群才能为皇族诸王所赏识,与歧王李范、薛王李业、宁王李宪交往密切。中进士及第,得以顺利步入官场,得张九龄赏识、提携,王维被擢拔为右拾遗。后张九龄的相位为奸臣李林甫所代,在这一权要人事变动之时,王维不仅意味着政治靠山的失去,更意味着其理想中开明政治的幻灭。为明哲保身、远祸自全,王维一度隐居终南山;后来经营蓝田别业,半官半隐。惬意的山野恬淡生活,不但让他养成了山水禅寂的审美趣味,也逐渐让他找到了心灵的自我满足和精神的诗意栖居地。

  孟浩然,40岁以前隐居于鹿门山,修身养性,苦练文章,以孟子后裔自居,立志要继承先祖遗志,养己“浩然之气”;迎合崇儒习儒的风尚,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经国济世,这些都强劲地催生着孟浩然执着求仕的心迹和历程。《旧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科举受阻,诗人转而寻求官友荐举。著名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一联,即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张九龄援引一登仕途的迫切心情,充分体现了不甘寂寞儒者的豪逸情怀。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

  对仕途的热望与官场的失意、求仕的失败之间的矛盾冲突剧烈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他们需要调和自己内心沉重的失落,疗救饱受创伤的心灵,于是抛却世俗、亲近山水、归隐田园。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haoran/29222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