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的一首自主赏析诗歌。它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别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维的著作。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常规模式中,诗歌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一是背诵;二是把握诗人情感;三是分析艺术手法。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冻结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动情读书的欲望,把诗歌变成了公式,把思考变成了形式,把书本变成了枷锁,把课堂变成了囚笼,从而导致学生只能初步感知到诗歌的内容,却讷于对其意象、情感、意境等的理性分析和深度表达。而本单元的赏析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也就是通过反复阅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读者放入诗歌的意境,缘景明情。高二学生已有了一定诗歌鉴赏知识的积累,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比较活跃。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自由地涵咏,自主地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孟浩然及诗歌创作背景。
2、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置身诗境。
2、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3、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孟浩然寄情山水“隐逸超脱”的情感。
2、感悟诗歌宁静清幽的艺术境界和诗人追求隐逸的情趣志向。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
[教学难点]“缘景明情”欣赏方法的把握。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导读法问答法
[学法指导]反复诵读――抓住意象――联想、想象――进入意境――缘景明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haoran/276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