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鉴赏及译文

孟浩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鉴赏及译文

  唐代: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译文

  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

  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

  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

  义公诵读《莲花经》,心里纯净清静,这才知道他的一尘不染的虔诚之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注释

  义公:指诗中提到的唐代高僧。习禅寂:习惯于禅房的寂静。

  结宇:造房子。

  空翠:树木的阴影。

  莲花:指《莲花经》。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译文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韵译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散译

  义公在寂静的地方参禅,因而把屋宇建在深山老林中。

  禅房外,孤峰耸立;台阶前,沟水清浅。

  久雨初停,夕阳返照,绿树的阴影散落在幽暗的庭院中。

  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注释

  ⑴大禹寺:寺名,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上。义公:指名字中有一“义”字的僧人。禅房:僧人居住的房屋。

  ⑵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

  ⑶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⑷众:一作“群”。壑(hè):沟壑。

  ⑸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

  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⑺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

  ⑻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赏析

  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赏析二

  这是一首题赞诗,也是一首山水诗。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里“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当雨过天睛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漫游吴越时。佛教在唐代极为盛行,而唐代诗人和僧人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因此,许多诗人都有题赠寺院僧人的诗篇,这首诗即是作者游大禹寺义公禅房后的题赠之作。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鉴赏及译文】相关文章:

1.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2.孟浩然《春晓》译文及鉴赏

3.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和鉴赏

4.孟浩然《送朱大入秦》译文及鉴赏

5.《自洛之越》孟浩然译文和鉴赏

6.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孟浩然的作品介绍

7.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译文及鉴赏

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鉴赏及译文

9.《万山潭作》孟浩然译文和鉴赏


本文来源https://www.010zaixian.com/wenxue/menghaoran/168692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